立即捐款

【六四廿九】維園內的00後:望悼念傷難者 了解更多真相

【六四廿九】維園內的00後:望悼念傷難者 了解更多真相

嚴氏姊妹,左為姐姐,右為妹妹。

(獨媒特約報導)年輕世代被指政治冷感,但今晚維園六四晚會場內,亦有不少00後的身影。

00後姊妹:校內欠缺渠道了解歷史

嚴氏姊妹都是00後,她們分別15歲及16歲,大約於6時半已到維園現場。她們表示出席六四晚會是為了悼念傷難者,支持平反六四,以及了解更多事實真相。

她們表示父母會主動與她們討論時事,包括六四事件,而父母對於她們出席晚會表示支持,惟因有工作在身未能陪同。兩人均指出校內討論政治氣氛淡薄,自己只是透過社交媒體、新聞報導及家人討論而了解六四事件。即將升中五的姊姊更提及,校內中史科課本僅得一段提及六四,但不夠客觀而且虛偽,內容解釋鎮壓發生是由於「學生暴動」觸及中共底線,而校內老師更稱此等鎮壓方式在「國外都有」、「十分平常」。對於社會有不少人批評00後政治冷感,她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他們在校內及家庭均欠缺渠道去了解,「有啲屋企人直情唔了解」,固難以對六四產生關注。

她們均提到身邊同學會認為關心政治是「搞事」及製造麻煩,嚴姊姊稱對此表示理解,因六四發生已過29年,事件或未貼身至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會覺得「唔關自己事」。因此,她認為學校與政府均有責任讓公眾了解歷史事實,批評政府部門及教育局由上而下的歷史科課程編寫不夠客觀,認為中學校長需要持開通態度,老師更可主動跟學生討論。

對於年輕一代對中國欠缺身份認同,兩姊妹均認同香港是中國一部份,而即將升中四的嚴妹妹認為因香港與內地存在文化差異,97後香港民主運動逐漸被打壓,令年輕人對內地政權沒有信心,未能產生歸屬感。但她表示未來的民主運動主要是靠年輕人去推動,因此她才決定透過出席晚會主動了解六四事件,而不是選擇淡忘。而嚴姊姊認為,現在要處理的不是跟內地撇清關係或逃避談論六四,而是要積極去面對,才會有改變。

0.51.57
Jenny(右)和Eva

不論政治立場都應悼念 「想不到其他方法去紀念」

22歲的Jenny偕同18歲的朋友Eva一同出席維園六四集會,二人均是第3年出席晚會。今年大專畢業的Jenny認為,出席維園六四晚會有「數字效果」,能引起社會關注,而身為00後的Eva則認為不論甚麼政治立場,都應悼念為民主犧牲生命的學生。

在葵青區上學的Eva表示自己是從學校每年的六四週會上了解當年事件,但她坦言,身邊同齡的朋友對事件大多漠不關心,而且學校近年多了不少講普通話的低年級學生,他們甚至認為出席六四晚會是不對的,是「顛覆國家」之舉,即使週會介紹六四真相,也說服不了他們。Jenny也同意,今年六四的討論氣氛較弱,很多以往有出席的同學都「無咗件事」。Eva擔心,多年以後這些從內地來的人的意見會成為主流,屆時將無人再記得六四事件。

對於大專院校學生會因不滿支聯會綱領而杯葛維園晚會,Jenny表示尊重每人的選擇,自己也不是完全同意支聯會所有綱領,「建設民主中國太遙遠和艱難,希望concern香港多啲」,但也選擇出席晚會紀念事件,因為「想不到其他方法去紀念」。Jenny表示,樂於看見在社會上對六四晚會的正反討論,希望社會不要自我滅聲。

IMG_6327
大專政改關注組成員盧德昌

大專政關:兩地爭取民主進程不能分開

維園外,亦有其他大專院校學生會以外的學生組織擺街站。大專政改關注組成員盧德昌指,每年他們都會有街站,亦有成員會進入維園出席集會。近年出現不少不應繼續出席六四集會的說法,他認為市民仍應繼續參與,因為六四仍能反映當年學運精神,同時29年前的暴力震壓,正好強調共產黨的暴力手段。他認為香港和中國之間有關係,兩地是同時間去爭取民主進程,不能分開。

IMG_6332
理大專上學院學生報執行編輯Brain(右)

理大專上學生報派發六四特刊:有責任延續六四精神

理大專上學院學生報在記利佐治街一帶派發六四特刊,執行編輯Brain所述,派發六四特刊是理大專上學院學生報的傳統,他們認為六四精神,應由知道真相的港人延續。

他指派發特刊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更多人認識、了解六四,特別現時的中小學課程,對六四的描述不足,令00後的學生認知其少,所以知道真相的人,有責任將六四真相和精神傳承下去。

生於99年的Brian感激當日歷史老師對六四事件的詳述,令他對歷史有所認知,更承擔著一份責任。有人認為新一代港人與中國關係疏離,因此對六四關心減少。Brian認為不能指這種想法是錯誤,他們只是選擇將焦點放於本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