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攝:Alex Leung
題為編輯所擬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對成功的定義,在於能天天吸取知識,與眾多智者神交。這天或這年的知識若有長進,那就是成功的。基本上每天我都希望能夠花儘量多的時間來閱讀。

如是者人生的取向就不同了。一般人對成功人生的定義,就是先取得一個理想學位,賺取金錢「上車」,然後勞碌數十年,償還了按揭,並累積第二個樓房來收租,到六十歲退休,頤養天年。我感到採用這種線性人生,最後看的書實在太少,而且我也不想到暮年才看書。我不覺得那樣的人生,到我過身時會感到不枉此生。(而且就算是那樣的人生,在香港也很難實現)

當然你可能會問,讀這麼多書有何用處?真要說用處的話,那可能是帶領自己儘量脫離無知和假象,接近真相,並把人類的知識遺產承傳下去。但事實是不求用處。我總覺得十數年前做了幾個網上字典,已做足了我人生所要做的有用事項,往後撰文上千以饗讀者,則只是錦上添花。這一刻我無須再強求做一些有用的事。我這樣每天隨書本起舞,累積智慧,並不知道日後有甚麼用處,那項奇功可能要過十年廿載才能顯現出來,我無須為此掛念。

這道理就如同有些藝術家不斷畫畫,可能無人問津,甚至直到離世一天也是落泊潦倒,但到若干年後卻被視為亙古未見的大師。那並不是說我要成為大師,而是想說無須念記此刻所做的事,是否被視為有用。因為有用並不一定這樣顯而易見,甚至顯見有用的東西可能反過來是無用的。

此外,所謂「活在當下」,就是我滿足於每一刻閱讀的樂趣,而不是追求一個遠在將來的線性目標。那樣的人生就只是活在未來,並且會因目標未遂而鬱鬱而終。只有到未來那成功的一刻才感到滿足,而且還不一定會成功,那樣的人生未免太痛苦、太沉重。相反,沒有線性目標,我根本不知這個當下與書本的舞動,到底會引領我到哪一個接下來的當下。到時我自會再隨機應變,隨機享受,以至隨機貢獻。這樣譜寫人生似是更有活力、更人性化、更配合多變的時代。

這也說明為何我跟地獄教官等人如同活在兩個時空。當她要求年輕人不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大概是指望他們全情為工作甚至為她效勞。但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法」,為工作或為她效勞,只不過是公司或她的「課題」,卻不是年輕人心目中的「課題」。他們在追求自己的課題之餘,又有沒有嘗試考慮對方的課題,把工餘的生活留給對方?而無論如何,閱讀是我的課題,亦從來是工作與生活平衡過後才能追求的課題。我得說沒有自己的課題,恐怕是沒有自己的人生,你過的就只是別人的人生。(而我不得不說更糟的是,根據該篇訪問,你連使用Google軟件的自由也沒有。)話說回來,今天人們買書太少,也正因為地獄式工作太多,人們根本沒有閱讀的時間。

人與生俱來最大的追求是自由,而不是奴役又或被別人所支配。我們不要本末倒置,忘記了這個終極目標。從你誕下的一刻,你是自由的,要怎樣的人生是由你自己來譜寫,而非旁人。只有放膽尋求和擴大你的自由,你才能過你來到這個世上,所要活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