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國假疫苗風暴的前因後果

中國假疫苗風暴的前因後果

今年七月,中國再次爆發疫苗造假事件,長春長生疫苗董事長高俊芳等18人被捕,各地的問題疫苗個案再次曝光。連串事件令中國大陸公眾質疑本國產疫苗的安全性,不少家長帶小孩跑到香港或海外注射疫苗。

我們邀請到一位長期關注中國疫苗事作的朋友紀小城為大家回答一連串的問題。

問:自2007年山西疫苗事件曝光後,中國的疫苗安全一直被詬病,為什麼會到今天才演變成全國大醜聞?過去有沒有成功檢控疫苗生産商造假的案例?

答:此次引起爭議最大的針對嬰幼兒的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合一)不合格問題,其實早在去年11月國家食藥監局就已經在網站發公告,指明長春長生的一批25萬不合格疫苗銷往山東,武漢生物的一批40萬支疫苗銷往重慶和河北。但在隨後九個月中,食藥監局並未公布相關疫苗的生產紀錄和召回情況,也未引起大規模關注,但埋下隱患。

最近,國家食藥監局先是於7月15日發布公告指長春長生的狂犬病疫苗違規,使「疫苗」再次進入很多人的視野;緊接著,7月21日發布的一篇文章《疫苗之王》揭發了長春長生等幾家疫苗大企業的股權關係以及如何通過造假、壓價佔領市場,又重提九個月前發現的不合格疫苗如今已打入兒童體內,讀者被激怒,文章在微信、微博熱傳。

相對2007年山西疫苗事件,之所以現在才演變成全國大醜聞,至少包括三重主要因素。

第一,近年網絡社交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資訊傳播途徑。2007年時還沒有微博和微信,而且從這輪事件中也看出,很多人甚至沒聽說過當年的山西疫苗事件。

第二,中國當局想要化解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事件並不容易。一方面,一味打壓、封鎖會導致更嚴重後果,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毒奶粉」都是慘痛教訓;另一方面,隨着政府信用不斷透支,來自官方的「闢謠」已不足以消除民眾的恐慌情緒。

第三,有關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大陸中產階級最敏感的底線,一旦被觸碰會有極強的發聲慾。去年大陸「紅黃藍幼兒園」涉嫌虐童的話題迅速引爆也是同樣原因。在最近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違規事件中,國家食藥監局通告就稱「所有涉事疫苗尚未出廠銷售,全部產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實際上該公司正在啟動召回程序。

事實上,中國國家及各地的食藥監局網站會定期發布通告,公布最近檢測出的違規或不合格的食品和藥品。

但是這種通告並不能達到充分知情的程度,一方面,政府網站通常不會有民眾主動關注,媒體也並非對每次通告都重點報導,最終能觸發輿論風暴的,除了危害嚴重(例如傳染病)或情節惡劣(例如兒童假疫苗),也會包含一些資訊傳播過程中的偶然因素(例如《疫苗之王》這篇文章)。

問:2016年,中國政府曾就問題疫苗展開全國性調查,並成功檢控137人(包括64名官員),為什麼仍未能阻止疫苗造假問題?

答:第一,對企業處罰力度太輕。以此次長春長生疫苗案為例,在輿論大規模爆發導致7月23日國務總理李克強、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作出嚴厲「批示」之前,吉林省食藥監局7月18日僅做出沒收186支問題疫苗、合計罰款344.29萬元的處罰,這對年營收超過15億的長春長生來說很難構成實質性威脅,所以該藥企才會屢罰屢犯。

第二,對官員追責力度不夠。2016年「山東疫苗案」相關91份刑事判決中,涉及的64名官員主要來自疾控部門以及基層衛生院,並無涉及高級別官員,尤其是掌握疫苗審批大權的高層官員。

第三,無制度性的完善措施。同中國很多行業的很多案例一樣,每次出現重大事故,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個案處理,對於填補監管漏洞、信息公開、完善法律維權途徑等方面沒有根本性改變。

第四,行業暴利。長春長生2017年全年營收15.93億元;2018年第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毛利率高達91.59%,在所有生物疫苗公司中高居榜首。

問:這次涉事的長春長生生物藥廠是如何成為全國最大疫苗供應商之一?它的發展與坐大,反映了什麼體制問題?

答:長春長生成立於1992年8月,原为國有企业。長春市研究所財務處處長高俊芳在公司成立後担任副總經理,1993年又出任總經理兼董事長。

在之后的「國企私有化」過程中,她以低於競標者的價格收購公司股份,逐步成为最大股東,被質疑涉嫌賤賣、侵吞國有資產。高俊芳同時也擔任吉林省政協委員、長春市人大代表、長春市工商聯副主席等職務。

目前该公司旗下有六個品種的一類和二類疫苗,是其中狂犬疫苗佔中國市場第二,流感疫苗佔中國市場前三。

長春長生案並非孤例,反映出官商勾結的普遍現象,其根源可以部分追溯到九十年代的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黑箱作業。當時,很多國有企業資產被內部掌權者瓜分,而這些人在官場中的影響力又反過來促使企業在各自領域內即便破壞市場秩序也暢通無阻,出現問題亦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問: 中國政府如何監管疫苗生産和分發?疫苗生産商與各級政府有何關係?

答:中國國家食藥監局近日答記者問時稱,中國已建立「研發—生產—流通—接種」全生命週期的監管體系,包括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品 GMP);上市疫苗全部實行國家批簽發管理;在每批產品上市前由藥品檢驗機構進行資料審核、樣品檢驗及簽發;根據批簽發、國家抽檢、不良反應監測等收集到的風險信號開展飛行檢查;發現缺陷,對企業採取要求整改、發警告信、暫停批簽發、召回相關產品或停產等措施。

不過,食藥監局由於本身就是發放牌照的一方,其所謂「監管」其實是自己監管自己,並無獨立第三方的監督,其發放牌照的過程亦不夠透明——類似長春長生等多家藥企就曾在短時間內拿到多種疫苗的生產牌照。

曾於1994年至2005年出任國家食藥監局(包含前身醫藥管理局)局長的鄭筱萸,在任時曾一年受理上萬種新藥審批,被爆出多款假藥,導致多人死亡;後來他因受賄罪被罕見地判處死刑,且已於2007年執行。

問:中國是否規定嬰兒及小孩要注射疫苗?要注射甚麼疫苗?是否由政府資助?

答:中國疫苗主要分兩類: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共有11種,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均為適齡兒童必須接種的疫苗。這類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具體操作是由各省政府出面劃分預算,親自招標採購,競標廠商價格差別不大。採購完成後,統一分發至各疫苗接種點,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

二類疫苗又分兩種,一種是含有一類疫苗成分的二類苗,比如進口乙肝疫苗、乙腦滅活疫苗;另一種是其他二類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這類疫苗是由接種點自行採購,定價也相對自由,公民可自費、自願受種。

問: 大陸民眾有沒有渠道接種國外生産的疫苗?政府對進口疫苗有何監管?

答: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疫苗,大陸民眾可以自行接種。但或出於保護國內疫苗廠商的目的,中國政府會對外國疫苗設立較高的准入壁壘,甚至一度導致國內市場相關疫苗出現「斷檔」。

以2015年爆發的嬰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危機為例。

由輝瑞公司生產的「沛兒7價疫苗」早在2008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但許可證到2013年5月過期,輝瑞2012年提交再註冊申請則沒有獲得中國國家食藥監局的批准。與此同時,同樣由輝瑞新生產的用以取代7價疫苗的「沛兒13價疫苗」也沒有獲批進入中國市場,導致進入2015年後,大陸嬰幼兒肺炎疫苗危機越來越嚴重,很多公立醫院及接種點斷貨,私立醫院尚有存貨但價格飆漲,很多大陸人被迫帶孩子到香港甚至國外接種。

當年《財經》雜誌曾引述免疫系統人士稱,中國政府此舉「或許是要為國產13價肺炎疫苗爭取時間」。 但直到今年4月,有國產13價肺炎疫苗已經獲批,卻仍未正式上市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私營診所使用未經政府審批的國外成熟疫苗,則以「假藥」論處

本文由「越界華文答問」製作,為「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