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三國看中國的長期分裂

從三國看中國的長期分裂

最近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書展提到,年輕人應多讀歷史書,例如《三國演義》。筆者不少朋友,包括歷史老師,立刻指出《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認為一哥貽笑大方。不過筆者認為《三國演義》不失為了解歷史的入門,尤其是了解中國歷史的分與合。正如書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時代只是大分裂的開端。統一天下的西晉只有37年命,之後三百多年,中國都是大分裂的局面。比照羅馬帝國覆亡後的歷史,歐洲和地中海世界分裂,之後再也沒有真正統一過。如果有身處公元400年走遍世界的旅行者,應該會覺得羅馬和漢朝的瓦解都沒有可能逆轉而重回統一。是什麼牽引著中原地區的歷史,使它在分裂與統一之間搖擺?結合近年日本與西方興起的區域史、遊牧民史去看,可讀出更多答案。

經歷了楚漢之爭,劉邦得以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然而其實也沒有真的得到天下。因為當時在北方就有強大的匈奴與漢朝相對,經過早期的互相攻閥,才意識到久戰無益。漢朝作為弱國於是向匈奴進貢以維持和平。好聽的說是和親,實則是搵老襯。遊牧民族對中原農耕文明的長期壓制亦由此而起。這個狀況到漢武帝時終於改變。漢經歷五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增。漢武帝不甘做老二,於是反臉不認人,想要倒過來壓服匈奴。在九十年代初筆者讀中學中史的時候,課本還稱漢朝為盛世,對其軍事擴張大加表揚。實質結果只是令漢跟匈奴平起平座,爭取到較好的貿易條件。同時漢朝長年征戰,生靈塗炭,國力大傷,就算提升國際地位也是得不償失。漢武帝晚年覺悟前非,明白匈奴與漢的平衡共生才是兩大帝國維持穩定的基礎,所以才有「輪台之詔」,罷兵言休。漢代帝國的穩定、長治久安,並不是在真空中達成的,而是與匈奴和平共存的結果。兩國的和平,令雙方有餘裕和空間去維持各自的帝國體制。這也是後來中原帝國統一與否的關鍵前提。

到東漢晚期,由於匈奴漸衰,於是漢朝採取更進取的戰略。簡單而言就是直接支助外族的不同派系,鼓勵其內鬥。某些外族因而被賜漢姓,甚至與劉氏聯姻,得到皇族地位。這一段歷史異常重要,因為後來所謂五胡亂華,就是以這些部份漢化的外族為核心,入主中原。匈奴與漢這對難兄難弟一起衰微。到三國時期,匈奴已完全分裂,沒有統一的勢力可以南下攻略中原。由此可知三國及其後的分裂也不是存在於真空中,而是整個東亞當時大分裂的一部份。

後來三家歸晉,司馬氏難得一統天下,權力卻極不穩定。不是說司馬家的人無能,而是當時的社會政治基礎已大受破壞,軍事權力毫無制衡,門第軍閥專權,難以維持中央政府的絕對權威。西晉的國力、軍事力量在內戰中不斷耗損,北方的軍事政治力量又由有大量漢化外族分攤。漢化外族眼見西晉局勢混亂,終於起兵建立政權,而且因為有著漢皇族血統而自稱姓劉,改國號為漢。一個被視為外族的「漢」朝,終於把西晉了結。

其後中國主要分裂成南北兩方,北方又時而分裂時而統一。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由鮮卑族拓拔氏的北魏政權統一,似乎已處理外族與漢族共融的問題,重新建立農耕社會,成功中央集權,避免西晉開國的權力分散。他們又自稱是黃帝後裔(都愛認是漢人嘛),自命是一統中原的希望。這種新型的胡漢融合體制表現出強大的潛力。後來的隋和唐,基本上就是承襲這種國家體制而一統中原和部份草原地區。然而是什麼令北魏失敗,沒法攻克南方?原因就是在北魏北方的遊牧民族。人家終究也沒有閒著等你變身成超人。在大草原的遊牧民也統一成為龐大的勢力柔然了。柔然這個名字好陌生,但他們同時是契丹和蒙古人的祖先(簡直就是元祖高達的級數)。北魏這個明日之星把大量國力耗廢在對抗柔然上。而因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所以南朝的漢族政權,竟然與柔然交好。而柔然與南朝交往時竟自稱為漢(又來?),要與南朝相約「光復中華」!最後北魏與柔然的鬥爭令各自衰弱。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再變成北齊和北周,柔然則被大草原上的新星突厥擊倒。而北齊和北周也得向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突厥臣服。

這段北魏與柔然對抗的歷史是否似曾相識?如果我們先不管北魏鮮卑外族的身份,反而強調其為重建中原北方農耕社會的政體,那自然可以將之看成漢朝的化身。而柔然則是統一草原的遊牧帝國,令人想起強盛一時的匈奴。漢與匈奴可以和平共處因而長期穩定,北魏與柔然長期對立,就迎來雙雙瓦解的下場。

最後能一統中原的楊堅也實在不是普通人。面對突厥這個橫空出世的草原霸權,他知道不可能放著不管,就帶兵去打南朝。他用盡許多手段,找到這個新興大國的破綻,促成突厥的東西分裂。趁著突厥分裂紛亂之機,隋朝才可以舉兵南下,終於結束長達369年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一統天下。

多關注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大草原的更替納入視野,是全面認識中國歷史的一個關鍵。中國/中原,並不是存在於真空中的地方。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東亞史就是中原地區與東北亞草原的頻繁連動——漢的統一與匈奴的局勢相對應;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源自胡漢的社會文化及生產模式的差異;北朝的分合與草原民族的勢力消長相應。總括而言,中原地區的統一與分裂,也是整個東亞世界政治軍事互動的結果。這個格局,一直延至後世,也影響今日的中國。如果不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就當發現,中原地區的統一與分裂沒有合理與否可言,而是歷史趨勢使然。當龐大的政治力量出現,自然會用盡辦法在文化和意識上製造政權的合法性。這不獨是中共,也是歷朝歷代大一統政權的用心。

讀歷史本來是為了求真,求通變,不是為了知道國家統一是否合乎情理。今日很多人關心香港獨立、中國分裂的問題。可是只流於一種念頭,距離實質的行動還是很遠。許多人以為香港是處在真空之中,隨時可言獨立或歸屬。對中國亦有相似誤解,要不以為中國大一統不可撼動,要不以為中國分裂輕而易舉。究其因是沒有足夠的歷史與國際關係的了解及分析。三國看似遙遠,但卻可以是真實史識與認識政治角力的開端,多讀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