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解讀高鐵通車數據

如何解讀高鐵通車數據

政府日前公布高鐵將於下月底通車,並提供了相關客量、班次和財務數據。大家知道我常常說有數不一定有真相,這兒為大家提供一些數據解讀,以作參考。

1. 高鐵唔洗蝕錢?

首先,要搞清楚收支平衡是怎樣的一個概念。政府這兒說的收支平衡,是指營運上的收支平衡,而不是整個工程可以收回成本。興建高鐵的844億,政府是沒有想過要完全收回來的。營運上的收支平衡,是指賣飛和其他收益(如車站舖租)等加起來,可以抵消燈油火蠟水電人工等等,讓高鐵不會成為無底洞,不用不停財務補貼而已。按政府最新的說法,通車首年的EBITDA已經是正數,即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我的問題是:都唔知信唔信佢好。還記得今年二月,陳帆局長在電台講過高鐵通車初期要補貼不足為奇,點解今日又會話唔洗補貼?畢竟,財務預測基於客量預測,而客量預測基於人口同經濟估算。由二月到今日,中港兩地的人口估算冇大變動,經濟估算因為貿易戰可能仲悲觀過之前,點解二月的時候陳帆局長覺得會蝕,現在又不會?很抱歉,我很難不懷疑只不過是二月的時候陳帆局長被罵得太緊要,現在才整靚條數好讓他不用再說高鐵要蝕錢罷了。

2. 高鐵無形效益不能計算?

其實政府已經把那個「無形效益」計過一次。政府說高鐵值得做,是把高鐵的旅客人數乘以每名旅客可節省的時間,再乘以每分鐘對於香港人來說值錢多錢,得出的銀碼大過高鐵的造價,於是就值得做。先莫論這個計算方法本身有幾多漏洞(例如一分鐘的價值對於不同旅程來說很不一樣),首先政府不能以「無形效益」不能計算來轉移視線。按政府自己的估算,內部回報率已經由2009年的6%降到2015年的4%,到現在又降到2%。這個「無形效益」原來已經所淨無幾。

3. 政府會收返港鐵錢?

另一個新公佈,是政府和港鐵之間的協議。高鐵的營運方式,是政府出錢起高鐵,然後交由港鐵營運,收到錢則要分返一部分俾政府(九鐵)。按港鐵的說法,十年內會大約俾27億。

政府有錢收,咪幾好?錯了。回到2009年,政府推算過在50年內整筆服務經營費估計約達281億元;現在頭10年才收得27億,後面那40年將不可能追得返條數。換言之,服務經營費方面政府已經走數。

4. 直達全國44個站點?

政府話高鐵將直達全國6個短途站及38個長途站,由本來預計的18個增加至44個,陳帆局長形容是「喜出望外」。實情係點?我對陳帆局長的意外感到很意外。事實是任何有留意高鐵的朋友,都會知道那些不是真正新增的站點,而是本來就很有可能會停站,只是最初沒有逐一列出來的站點。例如香港去福州,抽車本來就會經過泉州;現在和你說到時在泉州會停站,任何有看過中國地圖的朋友都會說「意料之內」而不是「喜出望外」。要問新增站點,不如問有沒有新增路線,開往本來沒有計劃的方向;咁有冇?緊係冇啦。

陳帆局長的「喜出望外」,只不過係spin doctoring的一種手段。一開始報細數先,到個真的數字出來的時候咪好似好叻叻豬囉。順帶一提:有車,都要問有幾密。現在深圳開往汕頭方向每日有七十幾班,香港開的只有個位數字。咁大差距,難免有時會有人問,當日不如平平地起條深圳快線,接駁大家去深圳搭高鐵好過。

5. 高鐵每日有80,100人次?

最後,講返最基本的那條數:高鐵通車首年每日會有80,100人次乘搭。比較返,呢條數在2009年第一次攞撥款的時說是99,000人,2015年超支要追加撥款的時候說是109,200人,到今日就變成80,100人。三條數,最高的那一條剛剛好是超支要追加撥款的那個時候出,最低的那一條剛剛好是臨通車已經不用拿錢的時候出,很難不叫人有政治目的聯想。

要去除這些聯想,政府不如老老實實公開成套計算方法。當日2009年的數據,後面有份23頁的背景資料解釋,包括各個背後的人口和經濟預測參數;去到2015年,份文件縮水到得返6頁,而背後的參數要去到2017年立法會再問先有;來到今日,乜都冇得一個表,你叫我點信你?唔該攞埋後面的參數出來先啦。

最最後,也借這點說一句:有關高鐵的客量預算和財務預測,一地兩檢關注組由上年暑假開始追政府要,問到今日先至有。點解要今日先有?當日拗一地兩檢,議員話要有最新數據先可以決定一地兩檢值唔值得做,以及應該響香港定響深圳做,但係政府就係唔俾數據。等到今日立法會過晒了,先至有數據出來,呢個政府到底當立法會係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