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師兄》:真誠反映教育問題和社會現象

《大師兄》:真誠反映教育問題和社會現象

《大師兄》(Big Brother,闞家偉導演,2018)

原來編劇是陳大利,他在自己編導的《黃金花》(2018)以社會關懷為包裝,其實想拍的是刀影血光;今次他只當編劇,由闞家偉執導,雖然不免來兩場宇宙最強的動作,春風化雨得略嫌天真,內裡反映的教育問題和社會現象卻真誠得多。是老舊的套路,熱血老師單人匹馬點醒問題學生、挽救頹敗學校,非一般行徑在外人看來離經逆道,到最後卻令家長、校長、社會無不折服,在教育界前線的無疑覺得誇張得只能苦笑,但也不失為鼓勵的動力。拍得好的話,還可令大眾多關注教育吧。

拍校園片最困難的,從來不是發掘制度的問題,而是描寫真正的學生。(若論寫老師)校長或老師以一人之力改變現況,在香港其實並不罕見,即使沒有那麼極端,反過來看,一人離去即全校崩潰,在中小學間倒是常事,那戲劇化地寫個英雄式老師,也是可以接受的。(若論寫家長)家長因經濟、觀念、性格、私人問題而害苦下一代,當然不像電影般寫得簡單,更不可能被老師那麼輕易說之以情就能改變,畢竟也反映出了實況,基調是通俗路線,始終不能太苛求,這畢竟不是《少年滋味》(2016),只是樓南光比較浮誇,但仍有駱應鈞演出了功夫。今時今日的家長,重男輕女的其實仍有不少,單親、酗酒更時有所聞,這部戲還考慮到香港出生的印巴籍一代,已算是關懷寬廣了。當然,影片沒有明說的,是諸如孖兄弟住南山邨,卻要遠至(電影結尾鳴謝的)培僑小學(外景卻是大坑道的公理書院)上學,舟車勞頓,是足以令學生曠課的動機,這才是真正常見的校園問題,但拍電影很難照顧到這類具體的學校日常了。

(若論寫制度)探討香港教育問題很難不談政經文化大環境的困局,又或社會只求考試高分上大學而無其他出路的老話題,但這實在太過宏大,《大師兄》已輕輕觸及收地炒樓、上公屋無望、青少年出路狹窄等等議題,也講到教育局政策(不過張堅庭那角色演得太過,EDB 實際上不是那樣操作的,但也無謂苛責),算是合格。真正對學生影響更大的制度問題,其實是各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行政管理,這不單形於劇本表面(例如高大威猛的籃球隊學霸為何打架沒受嚴懲),也繫於細節之內(應問何以那所謂校花可以化妝劃眼線返學而且短裙永遠不及膝。

學生是否需要穿校服是可以討論的老話題,但守則既定學校如何執行才更重要);Ben Sir 心態的老師永遠存在(可能我也是),校長(林嘉華)如何管理和推動才是關鍵。這是真正落地的教育心態和技術問題。張虹的《中學》(2002)在香港依然獨一無二。老是將問題歸於求分數(如老師陳喬恩只懂操卷)和發展學生心志(甄子丹)對立,太簡單的二分了,全香港學生都面對同樣的大環境,電影中那間德智中學落得那副田地,有很多更根深柢固的原因在——僅舉一例,胡楓的那句 “You can do it”,就從來沒聽到林嘉華說過。

都說《大師兄》與同類的校園劇,最後總是回到將學生從邊緣拉回來,鼓舞他們考好 DSE 作結,服膺的仍是香港社會的吃人價值,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電影只能重覆憑個人努力和實力改變現狀的老路(而現在這世界只靠這兩點早已絕不足夠),評論人總是覺得電影需要探索出解決目前社會困局的新出路才有意思(《逆流大叔》如是,《大師兄》如是,那其實是某種尋找烏托邦的虛妄),其實若能反映一定真實,電影已能算是有所交代了,何況鼓舞熱血,從來沒有錯(而且我們總得從角色性格出發,考慮其長處和局限),感嘆號不能解決評論人的滿頭問號,卻不是無意義的句號。

校園片始終不夠真實,是沒有真正的學生——虛構的反叛學生無論出於甚麼原因不滿制度,總是預設了他們都是才華橫溢,至少各有過人專長,《大師兄》的學生主角早就有成為唱作人和賽車手的基本條件,連反派都是跆拳道亞軍兼鋼琴小天才,這當然是出於善意,用以表達學生各有可貴之處,不應埋沒,然而這和傳媒只聚焦有成就者無異,更多的學生,像你和我,其實一生都平平無奇,學校應該發掘他們的潛在的亮光,電影卻沒必要都將他們全都寫成耀眼的星光,例如成績稍遜卻是運動良將,先天局限但是繪畫天才之類。

因此,《大師兄》最可貴之處,其實是寫出了那個已經重回正軌盡其努力但仍只考得 8 分的學生,某程度上那才是常態,可惜編導無暇深入發掘他的故事。他不是單純用宇宙最強的方法能夠激活和幫助的,然而那就是真實生活中各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和社工出場的時候了,教育其實是專業。《逆流大叔》畢竟還能講出划龍舟的基本技術和手勢,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卻很難拍,正如甄子丹反覆提及殷海光的《人生的意義》,那只是理念,實際上他要/想教的是「判斷能力」,那是通識老師的專業吧。對影片中的甄子丹來說,他追尋人生的意義的方式,因為是合拍片,所以內容只是「認識祖國」(北京內蒙深圳走一圈),老鷹歸巢的感悟很有詩意,卻和他教導學生香煙的成份和結構所用的教學法無關(誤)。

故此,我很期待歐文傑的《非同凡響》,不知道內裡有沒有比較貼近真實的老師和學生;用劇情片方式試圖突破紀錄片《爭氣》(2014)的長短處,野心相當不小。當然,上文說了那麼多(我狹窄理解的)「真實」,其實「真實」那麼複雜,誰說電影一定要「真實」才好看,《大師兄》算是不錯了,兩場動作戲都略有睇頭,最後一場課室火拼打到扯線拆扇桌椅亂翻更可能滿足了許多人讀書時想搞破壞的「夢想」(?)。喻亢癲得幾可愛啊。可惜影片中的學生都是 DSE 考生,完場就畢業,未能繼續他們的校園故事,例如不妨開拍其他同學仔如 Isabella Chang Ning 的故事線,就比只拍隊長校花和孖仔等幾人有趣。不過,甄子丹這位老師如果要繼續教下去,過得了局方校方和輿論的一關,第二年始終還是要收斂一點,不是因為要低調,而是因為他應該沒那麼空閒了,畢竟,第二年他一定要去讀個 PGDE(大誤)。

原文刊在作者 Facebook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