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育局刪「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及「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

教育局刪「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及「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

致自由志士 勿失良機 打蛇隨棍上

教育局《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刪去「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等字眼,而國民身份認同的部份,則刪去「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的字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表示,修訂是配合現時課程發展,是恆常做法。她又認為價值教育是要結合課程去潛移默化,任何強加的做法都不適合。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不明白當局新指引刪走相關字眼的用意,指本來的指引寫法合情合理,希望當局清楚交代原因。

以上報導,RTHK網沒有第一個「刪去」,線報網則兩者都有,原因不知。葉議員的「不明白」未知指兩個抑或一個「刪去」,蔡副局長的「恆常做法」亦然。

香港似乎進入「模糊」時代,好處當然是「混水摸魚」,符合整體社會長期以來的「塘水滾塘魚」,好歹不分,「黃藍」顛倒,也許,年輕人「港獨」與此不無關係。

《課程指引》刪「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使人難以理解,難道「教育只要求聽話服從」?刪「學校不宜強加祖國情懷」,則使人難以捉摸,因為違反「國策」。

姑勿論如何,針對這次「刪去」,香港人、首先包括教育界、然後是學生和家長、再就是記者與社會人士,必須把握機會:堅守「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拒絕「盲目服從」;支持「不宜強加祖國情懷」,拒絕所謂「國旗法」「國歌法」的「依法」云云。 1997「換旗」以來,香港學校的「升旗」與否,一直任由校方各行其是,吾人非但要守衛此「教育自主」,更宜公開全港中小學「升旗」及「不升旗」名單,讓人知所取捨,甚至,應該要求「師生自由出席校內升旗」活動,以符「不宜強加」!

年輕人不論有無理想,虛偽、裝扮一概看在眼內,雖然部份可能結伴成為「混摸」族,但也可能另走極端:「渾渾噩噩」或「高舉港獨」,後者好像「膚淺」「混賬」,實際上「理想性」最高。

中大CU學生會會長區倬僖在開學禮致辭,提及去年中大出現「港獨」橫額的事件,批評校方強調政治中立,卻譴責部份學生的政治取態,呼籲學生不要習慣不公義的事情,必要時要以行動對抗。

中大校長段崇智強調,大學不支持港獨,但言論自由是核心價值,大家應和平理性,為自己言行負責。

上述中大資訊,難能可貴,大學生聲言「公義」及「對抗」,段校長「依樣葫蘆」發「聲明」,畢竟,高等學府係是非曲直堡壘,堡壘失陷,無異集體投降!

2018年九月三日抗戰勝利之軍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