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

——《文匯報》讓我知道的中國歷史

文:施安娜(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根據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2016年的民調,《文匯報》公信力評分為4.45,在收費報章中排名倒數第二,僅比《大公報》好一點。然而《文匯報》創立七十周年,一眾高官與藝人港姐一片唱好,仿佛與香港人活在不同的時空。

最令人驚訝的是在美國成長的出爐香港小姐說:如果沒有《文匯報》就不認識香港歷史。對於香港的歷史,從《文匯報》得知恐怕是一鱗半爪也稱不上吧。當然,對於不少香港人,尤其是經歷過「六四民運」的香港人來說,都知道《文匯報》在1989年開天窗,只有「痛心疾首」四字,抗議中共當局宣布北京戒嚴,部署鎮壓學生。當年《文匯報》被視作帶頭「造反」,間接帶動中間立場報紙一致譴責中共。這的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也可以說讓我們理解多一點中國歷史。 可惜「六四」後,中共秋後算賬,令社長李子誦、副總編輯程翔、駐北京特派員劉銳紹等先後離開,往後的日子,《文匯報》依然故我,做回中共的喉舌。

就以今天(9月12)的新聞為例,對於工聯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批評終審法院法官是「青年殺手、社會罪人」,以及「專業失德」。特首林鄭月娥不點名回應,對於相關裁決引起了一些人士對於法官的批評甚至人身攻擊,「表示遺憾」。無論是《文匯報》或《大公報》,這些左派報章雖有報道林鄭月娥見記者,但對於此事均隻字不提,其他報章則多有報道,而《明報》更放在「要聞版」。《文匯報》這種對新聞事件的取捨,當然與藝人稱許該報的「報道中肯,嚴肅報道,深入和全面」 相去甚遠。

或曰:一眾高官與藝人港姐為何一片唱好﹖歌功頌德是虛情還是假意﹖有人說搵食啫,有人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次事件,不應只是我們茶餘飯後以資笑談的材料,而是我們應該正視的一個現象。遵守「謊瞞騙隱」的遊戲規則,既可省卻麻煩,甚至可以得到好處。無論他們的動機是甚麼,但都達成了一個效果,以謊言構成了一個假象,製造輿情。這次唱好《文匯報》,正突顯了當中的荒謬,可是這種以謊言為真,以歪理為是的手段,無論政府官員、中聯辦代表,還是建制派議員,都優為之。 謊言是維持體制運轉的機制,正如哈維爾所說:「謊瞞騙隱的生活帶來深刻的人性危機,而這危機反過來為那種生活造就了條件」,當人們漸漸地接受了以謊瞞騙隱來生活,便鞏固了這制度,以至成為了制度本身。哈維爾指出「假如社會的支柱是在謊言中生活,那麼在真話中生活必然是對它最根本的威脅」,只有磊落真誠地生活,才能抵抗這個由謊言建構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