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估你唔到】唔駛搵地都能KO房屋問題,點解?

【估你唔到】唔駛搵地都能KO房屋問題,點解?

其實起幢樓俾有需要嘅人住,真係唔駛好多地,依家啲三、四十層公屋居屋,都係用約1公頃已經住到成1000戶。但政府成日都將「貴細擠」的房屋問題歸咎於「土地短缺」,如果大家睇真啲,在官方所謂1200公頃土地短缺裡面,真正與房屋用途有關的只是230公頃。咁成日話短缺短缺,究竟係短咗喺邊呢?

其實土地需求多少,取決於建屋的 (1) 密度(地積比)及 (2) 住宅單位面積,你計疏咗、計闊咗,自然佔地需求就會大咗。而我們的《好誠實研究》發現,政府將100萬個未來房屋單位需求換算為所需土地的過程中,原來假設了當中40萬私營房屋單位的平均建築面積為807平方呎,加上統計處預計2026年後平均住戶人數將降至2.7人,政府估算一家人2.7人住成807平方呎的單位,是否符合現實?即使以七成實用率計,這樣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會比現時為高。

02

睇完一堆數字,即係話依家嘅房屋用地需求,根本就建基於不現實的假設上。本來人人可以住大啲係件好事,但係政府高估房屋用地、又不立法保障最低人均居住面積,咁就只不過係偽善,借你想住大啲嘅慾望過橋、合理化造地但最後都係分唔到俾你。

政府估算更將總數1670公頃的未來房屋用地需求,設定為公營房屋佔地557公頃、私營則佔地1113公頃。即是說,單位數量只佔四成的私營房屋,所佔土地其實係佔去總房屋用地的67%;以私營單位平均807呎換算,亦可以發現政府其實係假設咗未來起樓都係好「低密度」,係以平均住用地積比2.7倍來建屋,相等於十多層、類似白石角天賦海灣一類的低密度樓盤...... 尤其未來新發展區市中心仲有地積比5至6倍、30幾層高嘅私樓,意味著政府預計另有啲極低密度、3至4層高獨立屋豪宅!

辛辛苦苦搵咁多地返黎,原來差唔多七成係用黎起平均十幾層咁樣的豪宅?玩sim city都知有問題啦!難怪1,200公頃條數造到咁土地短缺,純粹係一場數字遊戲。

03

相反,公營房屋單位的平均面積則設定為538呎、平均住用地積比5.4倍,逾三十層的高樓大廈。花費咁多力氣去搵地,原來政府早已設定過千公頃都是起不可負擔嘅私樓豪宅,普通市民就分得500幾公頃,比起買得起私樓嘅人住嘅地積比密度高整整一倍,繼續貴細擠就梗嘅。

所以,解決呢個造數造出黎嘅「土地短缺」,其中一個好辦法就係將公私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睇齊,已可瞬間解決所謂的230公頃房屋用地短缺。例如按下圖的計算方法,以私樓單位平均700呎、公營房屋平均500呎計算,兩者的地積比均為5倍(約30層高),同樣提供100萬個房屋單位就只需1078公頃土地。咁樣嘅話,不單計出黎冇土地短缺,政府只係發展現有進行中嘅房屋計劃,都重有362公頃用地盈餘,足足16個太古城咁大,不用再額外搵地起樓,還有大把「餘地」俾大家住得疏啲鬆啲。

另外,亦可將政府已規劃的1440公頃房屋用地供應,優先興建公屋居屋,減少低密度私樓,所提供的房屋單位數量更隨時可多於100萬個。但係如果啲地俾政府用公私合營同地產商起低密度豪宅,咁就搵幾多地都解決唔到房屋問題啦!

04

如果你睇得明以上嘅估算謬誤,即係你已經知道咗一個土地真相:房屋用地有否短缺,其實很視乎要興建哪類型的單位、建屋密度和面積;只需在地積比 (3.6 變 5倍) 和建屋面積上略為調整(由807-538呎變為700-500呎),不單起出來的房屋更切合市民需要和負擔能力,劏房居民可以快快上樓「住大啲」,總體土地需求仲可以相差數百公頃,「鬧地荒」即時變返夠地用。

所以,攪咁大壇土地大辯論,根本問題就係土地需求斷估,完全唔討論一下呢個唔駛搵地去解決房屋問題嘅選項,咁最後搵咗嘅地去咗邊? 大家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