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保L大戰「衛生黑點」:葵芳篇

環保L大戰「衛生黑點」:葵芳篇

市民慨嘆香港愈來愈髒,鼠疫重臨也不稀奇。相比起減廢回收,市民當然更關心衛生問題,如何能將兩者溝埋做「賴尿牛丸」,是社區組織者的大考驗。

團隊在各區經營「不是垃圾站」兩年後,最近遇到一個實踐的機會。

話說葵芳圍智芳街行人專用區,近年陸續開了多個街市檔,賣菜和賣肉。街市檔貨如輪轉,垃圾和可回收物都多,為清走垃圾,檔主們夾錢請了一位垃圾佬陳生,和陳生搭檔的,是專執紙皮和發泡膠盒的蘭姐。這個土炮組合年中無休,效率也高,問題是檔主久而久之,將中間的空地當成垃圾崗:橫豎清得快,就放縱自己亂丟。

這個垃圾堆當然就惹來居民、然後是區議員,然後是食環署衛生幫的長期「關心」。但由於小街市客似雲來,垃圾崗成了運作的「必要之惡」,就算投訴不絕,互相討厭,卻沒有人提得出解決辦法來。

團隊在當選後巧合地租到葵芳圍一幢唐樓開辦事處,附近的居民聯會一見面就談這個「老大難」的衛生問題。居民那時的思路很迂迴,他們認為智坊街淪為垃圾崗,原因是葵芳圍食環街市冇冷氣變左半死不活,街市檔才會轉租街舖。因此解決辦法是裝冷氣/重建新街市,等街市檔搬走,垃圾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聽落去都幾FF,因為智芳街小街市已經成形,而且生意愈來愈好,就算成功爭取裝冷氣/建新街市,也絕不會等於街市檔會無啦啦連埋啲垃圾一起消失。於是,我們想另闢蹊徑,一步步接近問題。

第一步是「建立形象」

團隊在智芳街附近橋底搞「不是垃圾站」,陸續聚集社區的環保人士。

第二步是「建立網絡」

透過「不是垃圾站」,團隊認識了在葵芳圍與垃圾相關的人,包括各個拾荒者和處理垃圾的街佬,以及較主動參與減廢的商舖。

第三步是「了解問題」

團隊透過拾荒者蘭姐,終於有機會從廢物管理的角度,觀察智芳街的街市土炮廢物處理系統,並且做了一整天「垃圾審計」,掌握垃圾的件數、類型和來源。我們將結果製作成動畫,向居民和區議員報告,請求大家給一次機會,讓團隊嘗試提出紓解問題的方法。

第四步是「試行方案」

團隊構思了一個簡單方案,希望商戶和處理垃圾者可以將垃圾和回收物分類放好,不落地,自然冇咩污糟。今天我們試行方案第一步,在現場放一個回收籠,再加上告示,回收物放回收籠,垃圾則放垃圾車。首日試行,檔主、街坊和蘭姐都覺得不錯,起碼願意繼續。第五第六第七步,還在規劃中。

環保L經常被笑離地、自high和原教旨,但其實,減廢、衛生和清潔本是一家,可以並行不悖,以民主環保L的進路切入社區衛生問題,可能比起聯合居民投訴的方法,更容易貼近真相和摸出化解之道。

如果智芳街垃圾問題真的得到紓解,下一步我(們)想挑戰舊樓後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