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殺烏托邦:道德無絕對嘅

自殺烏托邦:道德無絕對嘅

攝:Alex Leung

我地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無野嘅道德成分係100%pure。

今日要講嘅都係一個充滿爭議嘅問題:安樂死。

好地地點解要強調佢係「充滿爭議」呢?因為原來有啲人真係唔覺佢有討論空間,以為乜道理都喺自己度。2004年癱瘓青年「斌仔」要求安樂死,蔡素玉議員就提請立法建議、希望討論,但原來十幾年前香港官僚主義已經盛行、咪咪麼麼咁,postpone左一年半載之後仲處於待議事項狀態,最終不了了之。

2012、16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高永文都先後回應過一次,但佢地嘅答法不約而同:安樂死是違法及不道德的。

高永文更指:抽離醫療議題,任何人在香港自殺佢屬違法行為。

所以大家見到,喺政府眼中安樂死並唔係一個「充滿爭議」嘅議題,佢用唔道德三隻字就收你皮。

但係等等先,病人自殺點解必然係唔道德嘅行為?你覺得佢安樂死係唔尊重生命,難道要佢一直承受痛苦又道德咩?正如貓貓病左,主人(居然)都有權比佢安樂死,貓貓尚且唔識講人話、表達自己想唔想死嘅意願,更何況係開到聲嘅病人?

要病人繼續生不如死,似乎係更加唔道德。從來,道德都係主觀衡量嘅野,我覺得病人開心快樂最緊要,咁安樂死咪道德囉。當然你覺得人人都唔自殺、人人都一定會想活耐啲(就算佢病緊),咁安樂死咪唔道德囉......點解政府官員都可以一口咬定安樂死唔道德呢?呢個議題絕對值得討論。

曾經喺香港作家陳寶珍嘅作品入面,有個好靚嘅比喻:死亡就是跌落一口井,你不會即時斷氣,而是先與外界隔絕、然後慢慢地、痛苦地、孤獨地死去。呢個好靚嘅比喻亦將絕症嘅悲哀寫得淋漓盡致:末期並唔係象徵死亡,係象徵漫長嘅痛苦,插管、抽血、食醫院飯餸:每餐清清淡淡,好似連胃口都對世界失去興趣。明明就黎離開人世,都唔能好好生活。

如果你朋友患左絕症,你睇住佢面容憔悴、日漸瘦弱,你會否埋怨上天點解要讓佢承受咁樣嘅苦難?你都會,更何況佢自己呢?係唔係每個病人都要樂觀積極咁面對、每個病人都要有求生意志、哪怕係求多一個月?係唔係每個病人都係杏林子呢?面對苦難,每個人都有自己嘅應對方法。

例如喺叢林中見到前面有隻野豬,有人選擇拔刀同佢一戰,有人選擇企喺度靜觀其變、敵不動我不動,又有人選擇掉頭走一樣。世界存在太多變數,無絕對正確嘅選擇,只有對人權絕對嘅尊重。將選擇權交返比家屬同病人,就係最好。

今次係我第二次出文講安樂死,係因為有親友經歷過癌症嗎?係我喺醫院工作見得特別多嗎?或是都唔係。我大概因爲擔憂自己將來有一日百病纏世、又無藥可救,希望安樂死已經合法,等我有多個選擇。

安樂死的英文Euthanasia,源於希臘語εὐθανασία;εὖ為「好的」,θάνατος為「死亡」。安樂死是好的死亡。

誰說死亡一定是壞的?誰說自殺一定是不道德的?人總有一死,如果可以與親友道別、擁抱住摯愛離世,閉眼一刻想必很安然。死亡,也有好的死亡。

社會保守,烏托邦離我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