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跟白人說唔該,不講Thank You

跟白人說唔該,不講Thank You

某日報在一宗交通意外後採訪一名來自美國的英文老師。這位自稱來港兩年的老師用帶濃重英文口音的廣東話說出他任教的校名—林百欣中學和他居住的地區—九龍坑,記者立即讚賞他的廣東話很好,又問他的女朋友和妻子是否中國人。

外籍人士講本地話絕非奇事。香港開埠一百七十多年,從砵甸乍到林鄭管治下都是華洋共處,殖民地時期許多理民府英籍官員,到現在外籍警官,操流利廣府話者比比皆是。香港也絕非東歐小國或中國大陸山區,甚少有不同膚色人士出入。居港兩年會說一句半句,理所當然,又和他的女伴是否華人有何關係? 如果連工作地點都不會講,實在講不過去。如果你住了在英國兩年,只會說University of London和London,英國人會讚賞你「Wow, your English is so amazing! 」嗎?(反話不算)

香港華人對西方人說廣東話,有種莫名奇妙的崇拜。雖然英文是香港官方語言,但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香港人口也以粵語為母語。假如在香港長住,理應掌握這門中國南方語言,至少也應下苦功嘗試學習。香港人常不滿大陸人來港不說廣東話,埋怨他們沒有努力學習粵語,又或嫌對方鄉音太重。但對西方人則自動轉台說英文,不少西方人來港幾十年連廣東話都說不了幾句,但從未聽問大部份港人有半點怨言。

一些嘗試花心機學習粵語的西方人,也抱怨香港人一見他們的樣子便轉台說英文,令他們感到挫敗,也慢慢失去學習的動力。再加上普通話的強勢,使他們學習粵語的動力大減。在西方國家如英、法、德,荷蘭等,當地國民是期望在當地長住的外國人會說當地語言。因此,我們不時會見當地的白人向有色人種用當地語言問路,比如德國白人向華人用德文問路,因為他們假設這些人雖然是少數族裔,但他們也可以是國家的一份子,住在當地,會說當地語言。但大家在港生活多年,有否見過香港華人用廣東話向白人問路? 又有沒有見過一群白人以廣東話溝通? 是否我們都假設,紅鬚綠眼的外國人,連以簡單廣東話指示我們到港鐵站都不會?

最近在《紐約時報》中讀到,香港去年有八百多名白人兒童,在本地而非國際學校讀書。其中一個理由是後者越來越貴,白人家長負擔不來。那麼可見不久將來,我們應會遇見這些白人小孩操地道粵語,白人說廣東話也會越來越普遍,甚至會見到白人家庭以廣東話為母語。保護廣東話,不應只流於口號式的情緒,更不應只作為對中國政府或內地人不滿的延伸,更重要的是讓不同族裔的人感受到香港人歡迎他們,以及我們樂於幫助他們學粵語,分享這門語言的精妙,他們才會樂意學習這門歷史悠久的語言。由今日開始,對你身邊的白人黑人都說句早晨,而不是Good morni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