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將軍澳海濱長廊啟用四年爛三次 街坊無得揀焗用

將軍澳海濱長廊啟用四年爛三次 街坊無得揀焗用

(獨媒特約報導)上月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各區多個設施損壞。其中將軍澳海濱長廊遭遇「小海嘯」,海水倒灌浸沒長廊,石躉沖上岸撞毀欄杆,地面百歲磚被湧浪捲起四散。

一個月後,大部份設施仍未修復,一截單車徑斷裂,但不少市民已經在爛地旁邊跑步、散步。25年將軍澳居民Billy說,對將軍澳南新建的私人住宅居民而言,海濱長廊是他們唯一的公共空間,只能繼續在這片爛地上休憩。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長廊自2013年啟用四年以來,三次遭颱風損毀的設施均是一樣,促政府部門重新規劃。

IMG_7596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調查,西貢區人口有46萬1千,當中將軍澳新市鎮人口為39萬8千。全港12個新市鎮當中,將軍澳人口僅次於屯門(約48萬)、沙田(約45萬)。Billy和我步出港鐵將軍澳站,向南方一直走,他說,2015年後這裏一下子有5、6個私人屋苑入伙。當我們橫過寶邑路後,便身處將軍澳南一眾私樓之中。將軍澳南12塊住宅土地由6間發展商瓜分,合共提供7,803個單位,新地、會德豐各佔4塊地皮。

螢幕快照 2018-10-22 上午10.34.41
將軍澳海濱長廊是鄰近多個新屋苑的公共休憩空間

「不過,這裏只有一個公共空間,就是海濱長廊。我有朋友在這裏上班,每次到來和他吃飯,總感覺這一帶非常焗促,密密麻麻都是樓宇。」Billy並非住在將軍澳南,他住在寶琳北路的康盛花園,那是將軍澳新市鎮少數不是建於填海地上的住宅。他自言成長歲月中看將軍澳一再填海。從2012年天晉第一期落成,直到他大學畢業的那年,將軍澳南從填海地變成私樓區。

IMG_2677
從長廊望向將軍澳南屋苑群

耗資2億興建,全長3.2公里的將軍澳海濱長廊在2013年開放公眾使用,供居民散步,跑步和踏單車。然而2014年颱風「海鷗」和2017年「天鴿」吹襲後,不少欄杆、樹木被毀,當時已經引起網民質疑為「豆腐渣」工程。上月強颱風山竹吹襲,Billy從朋友打聽到當日本來是華懋的「海翩匯」入伙日子,另一私樓「嘉悅」亦因水浸導致停水停電。

「我覺得規劃上,一來要重新審視將軍澳的抗災力,畢竟這裏絕大多數土地都是填海而來。二來是要反思像將軍澳南這種幾乎都是私樓,欠缺街道,欠缺公共空間的社區。海濱長廊更像是一條通道,儘管有個寵物公園,但佔地不大。例如坑口有單車館、公園、體育館,有些屋邨商場,價格相宜,社區設施種類較豐富,也見到有分工。這比較貼近我心目中的社區想像。」Billy說。

IMG_7604

西貢區區議員張美雄形容山竹吹襲一個月後,市民在並未復修的海濱長廊上跑步是「與損壞設施共融」,他說海濱長廊是將軍澳南唯一比較舒服的公共設施。

10月15日的西貢區議會舉行特別會議,政府各部門匯報颱風吹襲後設施損毀情況。張美雄指全體區議員都要求當局重新檢討海濱長廊的設計及物料,重建而非復修回原樣。「基本上三次颱風吹襲,壞的設施都一樣,百歲磚照樣被浪捲起,日出康城有幾段特別貼近海岸的長廊同樣每次都被損毀。我們需要考慮不僅僅是修復,而是怎樣才能杜絕下次天災導致嚴重破壞,例如是否繼續鋪磚?或者興建離岸防波堤,像避風塘一樣,防止長廊受風暴潮直接衝擊。」

44306268_113140549578609_5563771686882377728_n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

在區議會會議上,當局稱完整復修未有時間表,各政府部門僅表示會進行復修。張美雄表示,路政署將於11月起動工修路,但如果要檢討海濱長廊的設計,則要找土木工程拓展署。

他苦笑道,海濱長廊管理涉及數個部門,部門間容易各自為政。康文署管理將軍澳一段的長廊,而鄰近日出康城一段由路政署管理、土拓署負責工程。「就像塌樹,食環署只會處理根部完全斷裂的樹木,只要根部尚連結,我只能先找出哪個部門負責種那棵樹。」「我也不知道,原來樹木辦沒有權力協調部門之間處理塌樹。」

除了要補救海濱長廊不足以抵抗天災的問題,對於整個將軍澳南規劃,張美雄認為跟日出康城的情況相近。由於海邊地皮屬私人發展商,「居民只可以隨港鐵或發展商的時間表和商業因素走,冇say。」

2012年至今,共有6個發展商在將軍澳南興建私人屋苑,政府的公共設施僅有海濱長廊以及「中央大道海濱公園」。原為將軍澳南第66及68區地區休憩用地,今年4月康文署拋出新規劃方案,擬於公園增建兩層地下停車場,完工時間將由2023年延長至2030年。

「我覺得社區配套跟不上人口,現在西貢區人口已經接近50萬。而日出康城總共有13期,目前落成3期,第4期正在拆棚。2013年海濱長廊開放後,久久未有新的公共空間,即使鄰近有將軍澳單車館,但居民要走20分鐘路程。日出康城那邊同樣有一間足總興建的足球中心,但暫時未開放予公眾使用。」張美雄說,預計未來將軍澳新市鎮人口只會有增無減,但是設施一來不足,二來抗災力存疑,所以海濱長廊必須重新檢討設計。

IMG_7423

IMG_2692

記者:陳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