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歷史無限Loop】:當灣仔遇上新疆

【歷史無限Loop】:當灣仔遇上新疆

位於灣仔陳東里的中華回教博愛社有過百年歷史,當中成員包括十名特首選委。

我愛吃「口立濕」,會定期到灣仔鵝頸橋一間涼果店買鹹話梅。上週入貨時發現附近有一條叫陳東里的後巷,那裡有一棟中華回教博愛社大廈。上網一查,才知該組織在港有過百年歷史,也與灣仔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戰前後,南粵一帶如廣東肇慶、番禺的許多回教徒到香港另謀生路。這些先行而來的人多聚居於灣仔一帶,也會到一個穆斯林的家裡做禮拜。之後隨人數增加,到1917年,他們於灣仔成立中華回教博愛社,舉辦宗教活動,為回教子弟開辦學校,教授古蘭經等。

二戰後,鵝頸澗(鵝頸橋於七十年代初才建成)旁的兩大僱主,電車車廠(即今時代廣場)和香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即今摩理臣山道南洋酒店)從灣仔的回教社群聘用了不少員工。同時,灣仔也出現了好幾間回教清真肉檔。時至今日,鵝頸街市熟食中心仍有一間專賣清真燒鴨和咖喱羊腩的老字號。當然,離鵝頸橋不遠處也有古老的回教墳場。

跑馬地的回教墳場其實早建於1870年代,而香港的回教歷史也十分久遠。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隨英國人從印度來港的水手、商人當中包括不少回教徒,而今日半山電梯旁的些利街清真寺就是為他們而建。此外,昔日英國殖民統治者大量聘用南亞裔人當警察、士兵和獄卒等,而今日尖沙咀清真寺(前身位於尖沙咀摩囉兵房內)和赤柱監獄內尚存的清真寺都是這段歷史的遺物。

回到今天,灣仔最大的回教「社區會堂」就是愛群道的伊斯蘭中心。這裡有全港唯一一間清真點心港式茶樓,吸引不同族裔的回教徒,不論是華人、印尼女傭或巴基斯坦人,到此聚餐。

而位於陳東里的中華回教博愛社雖毫不起眼,但其實他們一點也「不簡單」。特首選委會宗教界別的十個回教代表全數由該社的成員擔任,所以理論上他們在建制內也有一點地位。

近日,中國被指將近百萬的新疆維吾爾族回教徒送入「再教育營」,引起世界關注,當局稱這是為「打擊恐怖主義」而設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可是,本地傳媒對此的報導非常有限,而鄰近新疆的寧夏回族人,其實也逐步受打壓。

陳東里一邊有新華社香港特區分社,而巷的另一邊就是中華回教博愛社。博愛社裡的長老,其實是怎樣看國內回教同胞的境況?

原文刊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