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要當理性投票的公民,先走出同溫層

要當理性投票的公民,先走出同溫層

這個禮拜你不會在媒體上看到任何與選舉有關的民意調查,因為中選會規定,投票日前十天不能公佈相關民調,避免影響選情。的確,民調雖然可精確的預測投票結果,但也可能造成民眾的預期心理,如果是刻意扭曲,甚至造假的民調,更會造成選舉不公、社會混亂!

看媒體報導的民調有幾個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首先,是那家公司作的調查?除了觀察執行的機構長期的表現是否準確、是否偏頗?民意調查也經常會出現「機構效應」,有時,民眾對於特別立場的民調公司會回答不同答案,甚至會隱藏投票傾向,調查結果就未必能反應出民眾的投票意向;其次,這家公司使用什麼樣的調查方法?樣本數是否足夠?是隨機抽樣,還是依照不同年齡、區域的分層抽樣?或者是讓大家主動表達意見的網路投票?此外,也要留意媒體是否公佈全部的問卷題目,還是只是透露對特定候選人有利的提問?

不論是新聞報導或民意調查很容易出現只關注特定領先群的候選人,出現「賽馬式報導/民調」,因為這些參選者的知名度較高,競爭較為激烈,並且擁有較多的宣傳資源,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注意。但這樣的結果,不但讓我們看不到其它參選者的政見與表現,也會造成大者恆大,弱者恆弱的惡性循環。除非候選人採取激進的手段,或者在政見會上高歌一曲,否則很難引起選民的注意,以致於容易造成選情「激化」,或莫名出現惡搞的樂趣,但真正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卻因此遭到忽略。

不過,即使是領先群的參選者,我們也未必能在媒體上看到他們提出了那些政見?政見將如何執行?是否可行?對我們的未來會有什麼影響?候選人的政見有什麼差異?能力有什麼差別?還是只會打互相抹黑的口水戰?

如果,你看不到上述的資訊,可能是因為你選擇的媒體只關注不同陣營的戰術與競爭,而忽略媒體在選舉期間應負起的深度分析與政見比較的基本職責,更甚者,你平常收看的媒體早就淪為特定候選人的宣傳工具,花了大量版面及時段推銷特定參選者,那麼,這樣媒體恐怕連最基本的平衡報導都沒有。

如果,你不想被媒體左右,想當個聰明自主的選舉人,投下自己的神聖的一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趕緊離開自己的「同溫層」。

「同溫層」並不是網路時代才有的新觀念,人們長久以來就有「資訊偏食症」,特定立場或需求的人大多只會選擇和自己立場與需求相近的媒體,在這些媒體資訊長期的餵食下,自己的立場也會和媒體越來越接近,甚至認為自己長期收看的媒體最公正、最客觀。這樣的偏食不但會造成資訊營養不良,也會讓不同立場的越來越難溝通,甚至衝突、對立。

因為網路普及,社群媒體特殊的演算方式,讓「同溫層」更容易形成,並且越來越厚,得到資訊也越來越偏狹。但其實,你只要願意跳出社群媒體的操控,放開心胸面對不同意見,主動選擇和自己立場不同的媒體及粉專,查看各個候選人的臉書及網頁了解他們提出的政見,或者,閱讀願意提供深度比較的媒體,你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多一點的選擇。此外,地方選委會及多家媒體都也舉辦了政見發表會或辯論,中選會也舉辦了公投案的電視辯論會,這些都是我們投票重要的參考資訊。

要作一個真正自主投票的理性公民,記得先從走出同溫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