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令中共的算盤打不響?

如何令中共的算盤打不響?

很多人分析過,選民在九西補選中把票射落海,把票源分散,是變相增加建制派的勝算。相信有意焦土的人,並非不知道投白票有益對家的客觀效果。先不考慮別有用心者,那些被指「不理性」,或被勸喻「大局為重」,但仍(聲稱)要懲罰民主派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想表達/宣洩對傳統泛民無甚作為的不滿。

和以前不同,在社交媒體未興起時,個人抵制行動難以影響選情。屬少數的民主派異見聲音,不是這個時代獨有,只是過去長期不(容易)被聽見,恍若不存在。現在公民社會成熟得多,通訊科技又發達,情況當然不同。特別在選情咬得緊時,少數遊離票隨時是勝負的關鍵。民主派固然全力爭取,隱形建制派亦步亦趨,也一定設法煽風點火,阻止對手集中票源。

筆者在這個問題上思考了很久,一直告誡自己,縱使對焦土做法有保留,也不要輕言詆譭那些以選票表達不滿的人。須知所謂理性抉擇,著眼於最大和最長遠的公眾利益,在不少人眼中,其實不值一晒。有些選民基於尊嚴、不忿或個人原則,甚至出於一時意氣,要逞一時之快,做出表面上損人不利己的決定,其實不罕見。是否理性,視乎我們怎樣理解「利己」,怎樣權衡一個行為的短期和長期損益。民主選舉的結果,就是集不同思想、感情和立場的選民的意願而成。平日我們將之簡單二分,只是出於方便討論的需要,將很多同路人的訴求和不滿置於視線之外。強調「理性抉擇」,往往亦因為我們處理不到情感的不確定性,預測不到何時因何事爆發巨大政治能量。

在肯定情感重要性的同時,關乎理性的選情問題仍值得談談。

有一個講法是這樣的:「無一個候選人代表到我,揀唔落手,反正多一個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都阻止不到政府横行,還投來幹麼?」

其實,由再次DQ劉小麗,搵人鎅票,到發起投白票運動等,中共在明在暗,千方百計也要封殺和打壓民主派,便可反證這個議席在戰略上有幾重要。如果不重要,中共搞咁多野做乜呢?但重要在甚麼地方?除了資源考慮,其中一點,相信是關乎民主派支持者整體的士氣、鬥志和信心。

中共留意到,傘運後,民主派各路人馬的元氣受損,DQ一役,更加令不少人心灰意懶而淡出政治。倘若今次1對1的選舉再次勝出,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將遭受更大的心理打擊,當權者更大條道理向美國政府宣稱:香港過半數市民認同中共,支持政府管治,妳別再和香港人作對?失去代表性,民主派難免民心散渙,很難不墮入萎縮的惡性循環中。

大氣候是對抗無用,和諧是主旋律,激進派在群眾壓力下將變溫和,溫和派則更加和稀泥、親建制。少數堅守信念者,缺乏支援,在同路人的路線趨軟化,甚至反過來攻擊佢地阻住地球轉下,內耗巨大,恐怕也無法持久作戰。而這個人民鬥人民的分裂局面,正是中共最樂見的事,到時立埋廿三條,進一步令管治和選舉去政治化,把立法會變成街坊福利會。所謂中港融合,在中共的如意算盤中便幾近大功告成。

那麼,由民主派共同推舉的人當選,是否便可以阻止以上情況發生?不一定,但以香港目前的情況來看,香港人普遍怕亂,亦不會有豁出去拚死抗共的決心,令香港變差的速度減慢,讓下一代有較大可能/空間等到命運的轉機,已是目前最可行、最切合現況和需要的戰略目標。除非完全不考慮自己的未來或下一代境況,否則,基於理性的考量,很難認為把選票射落海是明智的決定。

筆者認為,對於真心焦土派,同路人的批評最好適可而止。民主的精神,畢竟有一種和而不同的信念墊底。要小心的反而是那些大力鼓吹焦土的KOL,佢地把人家的情緒包裝到很有理性,然後向不滿主流泛民的同路人推銷「世事都給我看透」的優越感,實質上是利用群眾的不滿去挑撥離間,達成某種目的。明明最痛恨中共,偏偏做著中共最想你做的事情,仲一蚊雞都唔收,實在太不尋常。如果真的愛惜香港,想守護香港,那就要有和中共下棋的想法。作為其對手,就算在可見將來無法擊敗她,至少都要設法令她的算盤打不響,令她不爽一下,而非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