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

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

配合政府 強推填海及東大嶼工程
曲解民意 「製造」虛假共識

 
環保觸覺(本會)認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土供組)今日(12月31日)發表的報告,是為配合特首林鄭月娥的「明日大嶼」計劃,曲解民意,強推「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及「東大嶼都會」填海工程,無視社會保護自然環境、要求從人口政策改善土地供應的訴求,實在叫人非常遺憾。
 
填海並不獲大多數支持 土供組曲解調查結果
 
土供組原則上支持於五個擬議的近岸地點填海造地,指「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獲大多數市民支持,但在問卷調查中,以所有回應計算,只有49%揀選「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可見填海仍未獲社會共識。惟小組主席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解釋,問卷的字眼並無提及「支持/反對」,因此剩餘的51%並不代表反對。本會並不同意此解釋,相反,此解釋只能再次引證問卷設計粗疏,甚至刻意誤導,土供組實不應把填海列入建議選項中。
 
計劃資料不全 卻配合政府強推東大嶼
 
林鄭月娥在土供組的報告尚未「出爐」時,已執意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進行1,700公頃人工島填海工程。政府一直未有就填海工程對環境及海洋生態的影響、所需的成本及時間,以及人工島是否能夠抵禦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的影響等,提供全面的資料。但坊間保守估計將消耗一萬億,更質疑計劃會置數十萬人口於極端氣候危機中,因而社會普遍反對,更有逾萬人上街抗議,多個民調亦得出支持反對的聲音各佔一半的結果。但今日報告「出爐」,土供組卻貿然提出,應優先研究及落實發展東大嶼都會,無視所有客觀資料分析,本會實不能接受。�
 
勿再以填海新技術誤導市民破壞環境
 
土供組由開展公眾諮詢以至公布最終報告,都聲稱「現今填海技術應能減低對環境的影響,有效減少移除海底淤泥對環境的污染」,為填海辯解。不過,誠如本會再三反駁,無論是新填海技術,或是舊填海技術,在過程中都無法避免要開採大量海砂作為填料。香港填海用的海砂大部分都由外地輸入,換言之在香港填海是必然會破壞本地海洋及外地開採海砂的一處海洋,做成雙重破壞,影響兩地海洋生態。
 
無視市民保護自然環境的訴求
 
報告顯示,在進行電話調查時,除了 18 個土地供應選項外,小組亦邀請受訪市民回答「如果香港需要發展更多土地,你認為最優先要考慮甚麼 因素」的問題。最多受訪者選擇了「對自然環境影響較小」(34.4%), 其餘為「可以快些提供土地」(20.5%)、「可提供多些土地」(18.2%)、「對原來土地使用者或社區的影響較小」 (13.1%)和「政府付出的公帑較少」(4.6%)。調查結果清晰可見,市民認為香港在發展土地時,不能忽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然而土供組卻背道而馳,向政府建議填海——這種永久破壞海洋生態的造地方式。事實上,近年全球氣候急劇轉變,各地在施行政策時,都優先考慮環境因素,並進行轉型,香港實在不能停濟於舊有思維,以落後方式,妄想單靠「開天闢地」解決土地短缺問題。
 
冀正視土地問題源頭:失敗的人口政策
 
香港多年來採取「放任式」人口政策,任由過百萬單程證人口來港,使本地環境、社區超負荷,近日有傳媒報導「新移民逼爆公屋中心」,可見若不從人口問題入手,即使建造再多的地、填再多海,都無法解決問題。在為期5個月的諮詢過程,本會及很多香港市民都積極反映,要求收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單程證數量及控制外來人口。惟土供組在成立之初,已定要「開闢土地」的結論,排除人口政策於解決土地問題的討論外。然而,在最終報告中,土供組終於不能不承認,社會很多聲音都要求「控制外來人口」,因此雖然不會成為小組建議的一部分,但亦被列入報告中,希望政府在闡述相關政策時作合適說明。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