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Take it or leave it?

Take it or leave it?

題為編輯所擬。

關於三隧分流,我是處於一種極其掙扎的心理。

有機會讀過幾位研究分流的教授文章,經濟學認為塞車本身就係浪費,道路應該盡可能有效使用,三隧的收費本質,是多年來沒有調整,已經遠離有效利用價格調整各區車流量的功能。除非我們不信學理,否則我們很難說是次調整對紓解三隧困境全無用處。

這些倡議,亦不是新鮮事,甚至講到口臭。只不過過往一如既往,一則加價必然引來增加不便甚或借機牟利之類質疑,二則基於例如「將軍澳/東區第日過海更貴」等地區民粹,立法會各黨俱反對,多次提出民主建制各黨也否決,難以凝聚共識。我相信學理即使多正確也無法漠視公共政策制訂的難度,過不了民意就是過不了,究竟有否漸進方案,就算調整不了那麼多,至少也逐漸邁進,以免日後就算拿回西隧專營權,也距離應調整價格太遠。

可惜幾次與運輸署會面,他們的觀點是 take it or leave it。要不就加到紅隧東隧40西隧50,要不就不做。我說據多次會議觀察,很多黨也有機會傾向中間落墨的,但政府正如此報導說,覺得東隧加得不夠,有機會增加觀塘泳池對開的塞車,造成東隧使用困難。

我對於這說法是否總體弊多於利有懷疑的,就算如政府言加了塞車點,但總體是否仍對紓解三隧過海問題有更好進展?長遠言九龍東上班/將軍澳人口會一路加,不是三隧調整增加塞車,長遠也逐漸會。更不消說有質疑說為何不再等中環灣仔繞道開通再觀其表現再做定論。

所以我真心想知,這個計劃是否真的別無可選,take it or leave it,而當很大機會被 leave'時,我們又是否放棄了一次推進三隧價格貼近現實的契機。

當然根本我地等到2023年,有了中環灣仔繞到開通以及西隧專營權,解決的時局也會比現在好得多。但4年就4年,空轉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