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派錢的悲歌

派錢的悲歌

打從星期一開始,身邊的香港朋友都幾乎跟我說過這一句:「_ !派你就派啦,填咁多嘢,你睇下澳門,乜都唔使填直接畀呀。」是的,大家都為著「關愛共享計劃」四千大元的表格而困惑、苦擾,甚至憤怒,也令「澳門派錢」這事一下子似乎變得可取,但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句:錢,並唔係咁用嘅。

讓我們先放下要市民填實體表格然後郵寄或親手遞交是否合宜、建設一個網上系統收集資料是否真需要18個月等問題不討論,也暫時忘卻那近乎全部人都無法即時弄清楚的領取資格、能領多少錢等問題,真正回到「派錢」這事上,思考一下「政府派錢」究竟是件怎樣的事。

若以目的來說,澳門政府派錢是為了「平息民怨」、「止痛」,這用意從最初構思派錢的班子,到今日繼續執行的人都相當明白,是以當外間嘲諷澳門人「收錢收聲」、「止血膠布」時,我亦無話可說,因為這確實是策劃劇本時所預設的一部分;反觀香港這次派錢,按計劃之官方網頁,是為了「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但大家心裹明白,這其實又是一個糾解民憤的把戲,不過觀乎市民對計劃的批評,諸如領取資格模糊、手續繁複等,以及泛民建制齊齊鬧,就知道它不但沒有緩解民怨,甚至令一部分為數不少的人怨上加怨。

但這都不是這次派錢最令人悲哀的部分。

記得最初談論澳門派錢時,不少人的看法是:派錢是對管治團隊智力要求最低的做法,因為他們將運用公帑的責任,以「派錢」的方式轉移至民眾的肩膀上,然後堂而皇之地告訴大家,「我們已有所作為」。但其實派出去的錢其實可以用得更好,例如用於教育方要,投資在城市的未來主人翁身上;或是用在改善醫療、交通、環保等不同範疇上。換言之,派錢只是對管治班子來說,用腦度最低而保險度最高的用錢方法,絕對不是最好的做法,然而,大多數澳門人卻依然認為派錢可取,只因對管治團隊死心的情況下,已經確信這堆腦袋不可能想出其他做法,權衡輕重後,覺得派錢起碼是落入自己口袋,比較實際。

而今次香港派錢,坊間有關「善用公帑」的討論已不復見,多少意味著大家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掙扎和陣痛﹐直接進入「派咗佢好過」的狀態,也就是說,由2011年薯片叔的派錢,到2019年波叔的派錢,8年(嚴格來說是7年,因為去年已公佈)時間內,大家對政府的寄望已經近乎消失殆盡,寧願自求多福。

當公立醫院護士谷到爆要上街遊行;當基建工程屢出事故成為國際笑柄;當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問題叢生而政府不欲直視,民眾亦已不覺得政府有能力或魄力解決,這個由派錢揭示出來的真相,才是我認為的最大悲哀。

作者 Medium
作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