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元朗魚市場擾民? 養魚戶:無咗魚市場,就無本地魚

元朗魚市場擾民? 養魚戶:無咗魚市場,就無本地魚

對黎來就(左)及兒子黎漢帆(右)來說,魚市場不僅是家業承傳之處,更關係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元朗烏頭」存亡。

晚上11時,元朗形點商場(Yoho Mall)霓虹落幕之際,一街之隔的元朗臨時批發魚市場卻燈火通明,卡車和魚販進進出出上貨落貨 ,聲響隨著水花此起彼落。這裡是新界區唯一一個魚市場,也是全港唯一只經營淡水魚批發的私營魚市場。魚市場自2000年起因西鐵工程而從朗屏搬遷至現址,在鐵皮屋簷下「臨時」經營了逾18個年頭。由於魚市場於深宵作業,不時惹來附近屋苑 Yoho Town 居民投訴。

元朗區議會一直倡議搬遷魚市場,區議會亦設有「重置魚市場工作小組」,去年首度正式開會,小組主席由當區區議員新民黨(元龍區)王威信出任,他在2015年參選時已要求重置魚市場。王威信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召開小組是要為元朗「土地問題」未雨綢繆,期望社區發展與元朗養魚業達致雙贏。魚市場檔主之一、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前理事長黎來就認為,本地魚是香港重要資產,期望政府負起保育責任,積極覓地及承擔重置工程費用。

IMG_8813
來自全港各區的街市檔主或買手,每晚遠道至元朗採購,魚販跳進不鏽鋼或瓦磚砌成的魚池內,熟練地挑選活跳跳的鮮魚,一條條拋入盛滿水的藍色膠桶內。

一車車的淡水魚需要在深夜配送到全港街市魚檔,不過魚市場因為貼近民居,凌晨的噪音與臭味,使魚市場多年來收到不少投訴,甚至被要求搬遷。「我哋其實都好想搬!」黎來就(大黎生)及兒子黎漢帆的家族魚檔經營逾50年,他們亦不想靠近民居造成衝突,早於7、8年前已就搬遷問題與漁護署協商。

搬完又要搬,原因為魚市場僅屬私人營運,目前只是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該地,面對鄰近屋苑居民壓力,難免處於弱勢。不過,近年情況似乎有所改善,記者訪問了近30位 Yoho 居民,全部都沒有對魚市場表達不滿,其中較接近魚市場的 Yoho Midtown 第6座的兩戶居民黃先生及梁先生,均稱完全沒有受任何噪音或臭味影響。

IMG_8903
「重置魚市場工作小組」主席、新民黨(元龍區)區議員王威信

王威信則稱,Yoho居民對魚市場「投訴一定有」,他亦曾發現有貨車任由污水流瀉出馬路,「真係好臭」,不過最近一年情況改善,已不大收到投訴。他指魚市場本身有噪音、排污等法例限制,又獲批環保許可證,應由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以杜絕違規情況。

更何況,Yoho Town 2004年落成前,魚市場早已在現址作業。王威信直言:「魚市場會嘈、臭,應該買樓前就已考慮咗;因為咁就要咁大動作搬走佢哋,理由唔充份。」

852839377_197885
Yoho Town 售樓書,魚市場現址位置被寫成「擬建學校」

不過,居民買樓或許不太了解魚市場就在旁邊。翻查 Yoho Town 賣樓書(圖),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列出不少鄰近設施,當中卻未有標示距離物業非常近的魚市場,而魚市場的位置更寫成「擬建學校」。

雖然魚市場與居民衝突未有升溫,但重置魚市場幾乎是共識。養魚戶馮香蘭表示,業內有「Yoho 一路想我哋搬」的印象,其長子則表示,他們聽到的「官方答案」是 Yoho Town 發展時擬於魚市場現址一帶新建學校,故政府一直有意收回該地。

王威信指魚市場始終為臨時設施,「遲早都要搬」,稱政府過往曾有意改建該處為交通交匯處,只是後來改變主意。他指魚市場現址土地用途始終是GIC(政府、機構或社區) ,應該釋放該土地為社區設施,應付元朗近年急增的人口。他指元朗東的文娛康樂設施,只有一個壁球場及已是三十多年前落成的鳳琴街體育館,居民仍然要到西面方可享用泳池、圖書館等。

螢幕快照 2019-01-25 上午11.10.18
元朗區議會地委會建議優先展開魚市場搬遷工程(2017年地委會文件)

元朗東近元朗公路,目前有大片閒置政府官地,現時屬臨時停車場。該處官方名稱叫「元朗第12區」,早於區域市政局年代已計劃興建體育館及運動場,但「殺館」後工程一直未有開展,其中「元朗第12區體育館」至2017年《施政報告》才終於宣布展開可行性研究。

整個「第12區」除包括體育館外,亦包括「元朗第12區運動場館及地區休憩用地」及魚市場現址的「元政路臨時鮮魚市場休憩及康體設施」。根據區議會文件,2016年元朗區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將魚市場項目列為第五優先,順序為「天水圍第109區體育館」、「元朗第12區體育館」、「洪水橋市鎮廣場」、「元朗舊墟鄰舍休憩用地」,而目前第一項仍未完成,落實遙遙無期。

王威信亦指魚市場雖已立項「排隊」,但相信待政府回應「唔只係三五七年嘅事」:「成立小組,正正係把握時間早作準備。」王威信認為搬走魚市場爭議不小,故望預早開始展開協調工作,由區議會主動提出重置建議。

IMG_8812

元朗區議會的「重置魚市場工作小組」,於去年6月舉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會議。小組雖旨在協調魚市場營運商重置,卻沒有諮詢過營運商的意見,大細黎生均對小組成立毫不知情,表示希望與區議會進一步溝通。王威信解釋,政府暫未能提供重置選址建議,故想待有具體方案,方正式與魚販會面,但已初步向漁農署了解業界意見。

魚市場2000年搬遷至現址時,政府曾向欄商發出一筆過的「特惠現金津貼」補償,並於現址斥資興建「瓦遮頭」,再以短期租約批予營運公司。不過今日再搬,政府態度卻180度轉變,拒絕介入。漁護署稱「無責任為私人經營的鮮魚批發市場提供用地」,發展局則稱租地予魚市場只屬「過渡安排」、「容讓魚市場營運者自行作出適當安排」,政府如對魚市場現址有長遠用途規劃,將會終止短期租約。

「政府立場好清晰,就係無責任照顧魚市場,所以只要有咗發展方案,畀3個月通知,就可以趕佢哋走。」王威信說:「呢個係我哋最唔想見到嘅情況。魚市場有佢存在嘅價值,社區嘅嘢唔係下下用法律處理,要各方和諧推動。」

大細黎生亦對政府態度不滿,他們雖樂意搬遷,但難以負擔高昂的重建開支。大細黎生稱,魚塘及魚市場都不應是發展巨輪下的犧牲品,「本地魚」是香港的重要資產,魚塘本身亦有生態價值,政府有責任增撥資源助魚市場重建。

「養魚就係養魚,點識做咁多?」他們的魚塘雖會分銷至個別魚檔,但坦言聯絡、推銷等技能只是「逼住學」,而絕大部分其他同行只會養魚,沒有經驗和時間處理行銷細節,而元朗魚市場是這些淡水魚養殖者的主要批發出路。他們指本地養魚戶已面對進口魚競爭等困難,如再要加上高昂的銷售成本,實在很難賺錢,取締元朗魚市場等於把本地養魚業逼上絕路。

「無咗呢個魚市場,就無元朗本地魚㗎喇!」細黎生嘆道。

photo6154546294329288757
凹頭近南生圍路臨時蔬菜批發市場

大黎生指,魚會在7、8年前已與漁護署討論另覓重置用地,並有共識搬遷至凹頭,惟重置費用是一大負擔。他期望政府可資助工程,起碼要承擔污水處理設施的費用。

區議會亦期望政府能支援魚市場的重置,正研究以漁護署的「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工程費,惟基金只用以支援本地養魚業發展,而魚市場始終以進口內地魚佔多數,申請上較複雜。

雖然本地魚只佔魚市場銷售量約三成,但若失去元朗魚市場此一重要批銷渠道,本地魚將更難打入消費市場,生存空間豈不會進一步收窄?王威信同意魚市場此路關乎本地養魚業長遠發展,值得署方酎情處理——畢竟,本土特色如元朗烏頭消失,相信元朗街坊都會大嘆可惜。

下篇:
「元朗烏頭」獨特黃油兼附安全認證 與大陸魚爭勝

《元居民》記者:張靖雯、彭順風
獨媒記者:梁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