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誠意欠奉的財政預算案 —— 毫無創意的少數族裔支援

誠意欠奉的財政預算案 —— 毫無創意的少數族裔支援

財政司司長今天(2月27日)公佈2019年財政預算案。香港融樂會留意到財政司司長的演辭中,欠缺對少數族裔教育支援及社區融入部份的篇幅。

政府在2019-20年度教育局預算的詳細文件中,列出了少數族裔相關的教育開支預算,但支援內容與上幾個年度大同小異,例如繼續為取錄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提供撥款推行「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增加取錄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的資助額、鼓勵非華語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讓子女盡早融入社會、提升教師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的專業能力等。政府由2014年開始,每年撥款2億予學校支援非華語學生及設立「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當時表明每三年會作出一次檢討以檢視政策成效。可是直到5年後的今天,公眾及持份者依然未能得到相關的檢討報告。本會質疑只是不斷重複過往成效不明顯的政策及措施,是否就能解決少數族裔長期以來面對的中文學習及融入的問題。

本會就此曾與財政司司長特別助理 (財政預算案)會面,並提交建議書,包括提議加強教育局幼稚園非華語生分部的人手,以監察幼稚園為支援少數族裔學童學習的措施,及開展「追蹤非華語學童在主流幼稚園及幼小銜接的適應及成長發展研究」,考究當前措施的有效性,但可惜未被財政司司長采納。

香港融樂會重申,為少數族裔提供平等教育的關鍵,不在於校本資助金額的高低,更不再是把支援非華語學生的責任推至學校。教育局應承擔責任,撥款設立有階段學習目標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政策」亦刻不容緩。在提供校本資助的同時,政府應收集實質的數據及方法以監察政策及撥款的成效,並保持透明度及確保公眾的問責性;增加人手以主動監察幼稚園的入學及學習支援,令非華語幼稚園學生有良好及足夠語文基礎以選擇升讀主流小學;更要撥款研究學校合適的學生種族人數比例,以逐步消除現時公營教育制度內的實質種族隔離情況。

另外,在建立關愛社會方面,財政司司長提及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方面的經常性支出估計約佔政府經常性支出的60%。少數族裔本地居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按道理亦應能受惠於這些服務及政策。可是在融樂會前線工作的觀察中,少數族裔往往因為語言障礙、服務提供的機構及前線人員和公務員缺乏文化敏感度所致,令他們得不到合適的公共服務。因此除了預留資源開拓不同服務外,亦需為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部門的前線人員,以及將會增加的公務員編制的職位,提供多元文化服務相關的職前及在職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