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學生情緒問題 政府用石屎解決

學生情緒問題 政府用石屎解決

香港人不快樂,主觀的感覺與客觀的硏究都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人不快樂。

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於上月發表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香港人的快樂排名是七十六,與我們只有一小時飛行路程之隔的台灣排廿六,不少香港人喜歡比較的新加坡排三十四,大家最愛的旅遊目的地日本排五十四,韓星們的國家排五十七。香港青少年自殺率近年急升。

根據香港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去年九月的最新數據,自2012-2016年間,15-24歲的年齡組別自殺率上升了76.1%。面對學童與青少年自殺,不少機構都出來發聲,講學生壓力大,情緒焦慮,急需關注。

香港人不快樂的原因,當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個協助打壓剝奪香港人政治參與權利的政府。這個政府可惡之處是它不僅在政治上加壓香港人,以法治之名,收緊我們的自由,它還在日常生活否定不少生活健康快樂所需要的東西,例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林鄭月娥上場後,大打教育牌,撥款給學校,去年又宣布增加撥款,在小學落實「一校一社工」政策,今年財政預算案更提出「一校兩社工」。

為中小學增加社工名額當然是好事。不過只要想深一層,便會發現政府此舉實在粗暴可恥。此政策實際上是要社工做埋心理輔導的工作,既否定有情緒問題的學生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亦否定一大班長期在學校默默協助同學的學校心理輔導員。

社工的訓練,主要讀社會政策和社會學,以宏觀視覺看待服務使用者的處境。社工要熟悉政府制度、社會政策、福利資源等,為服務使用者以整全宏觀視野一同走出困境;而輔導員則更著重微觀的心理圖景,為服務使用者做心理分析輔導,協助他們慢慢回復心理健康。這兩個專業對於一個人的福祉來說都非常重要,假若合作得宜,可以發揮好大作用。

舉個例子,如果懷疑有小學生遇到家暴,學校社工和心理輔導員可以攜手去協助學生:輔導員可以用遊戲等技巧,讓學生在感覺安全舒適的環境下說出自己的遭遇,之後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的輔導,讓他們慢慢走出陰影;另一邊,社工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家訪、了解學生家庭的環境,聯絡警方、醫生、社署等部門,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

目前情況是假若進入學校工作,中學長期有「一校一社工」政策,因此社工工資穩定,個別有需要的學校也會聘請輔導員,不過沒有固定資源薪酬表,工資就參差不齊,但無論如何,都比社工的薪酬低。

輔導員等待十多年之後,政府竟然完全排斥了大量心理輔導員,只推出「一校一社工政策」,這導致許多學校解僱原本的輔導員,報導指出未來至少有200名學校輔導員因此失業。

幾日前,一班輔導員就站出來成立香港學校輔導專業人員總工會,希望推動政府為輔導員專業正名,確立薪酬表。工會幹事郭佩盈舉例指,學士學位的學校輔導員,在2011年時的起薪點約為12,000元,但到了2018年,同樣職位的起薪點只上升至13,000元;學位社工在2011年至2018年期間的起薪點,則由23,360元大增35.6%至31,685元,兩者天淵之。

排斥輔導員,對社工來說根本不是好事。 學生眾多的學校,社工根本忙不過來,一個社工可以做到的只是救火、處理危機,而假若有輔導員同事搭檔,則可以為更多學生改善心理健康狀況,防患於未然。

維護學生的福祉,本來就需要跨專業的攜手合作。其實講到底, 以如此粗疏政策去解決學生情绪問題,證明林鄭團隊根本不關心學生心理健康。他們不認為需要好好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學生輕生,他們只以將「一校一社工」擴展至小學回應。既不增加中學社工人手,更全面否定心理輔導員,並且否定學生的情緒問題是需要專業人士妥善處理。

假如他們的家人有情緒問題,他們會不會不安排家人見心理醫生?

這個政府可惡之處是它把大白象基建,千憶填海、充滿彈性,可以隨時更改的安全標準等同幸福快樂。

林鄭團隊的潛台詞是只要沙中綫可以盡快通車,發展商可以繼續有地起樓,市民便幸福快樂,情緒問題,用石屎解決,我們不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