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北,香港,大灣區

台北,香港,大灣區

攝:張展豪

屈指一算,即使搬到了台北,也不是沒有財政壓力。

我於台北市的每月租金為6000港元,租用的是約為270呎(7.7坪)、屋齡20多年、有電梯的套房。膳食我預算每天為180港元,我知道可以吃得很便宜,但我想對自己好一點。另外再加上每天20港元的車資。水費每月100元、電費150元、寬頻100元、第四台100元、手機上網100元、健保420元。基本開支合計每月13000港元。

此外,香港的保單還有每月625元的保費(基本上沒甚麼保障的了)。若我每兩個月回港家庭團聚一次,則要再預算每月750元的機票。加起來就是大概14500元。這只是養活我自己,尚未計算香港的家用。所以就算身處台北,我也經常入不敷支。

而上述還沒有預算任何購買電腦、手機、電器、家具、日用品(如廁紙)、衣履、維修、訂閱書本雜誌、理髮(幸好我在台北都選100元台幣的)、看病看牙(如有)、旅行(如有)以及偶然在香港生活的支出,包括越來越貴的港鐵車資。實際數目有時也令人不敢想像,不堪設想。

所以儘管台北的生活再豐富多彩,我也心甘情願只在這裡居住一年,曾經擁有就好了。桃園才會是我的歸宿,這是人貴自知。

假如以香港的收入來過台北的生活,尚算令人緊張,那到底在香港的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只能說香港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現代版奇觀。可以的話,我儘可能嘗試告別這種令人痛苦的生活方式。

* * *

不過,近日沈旭暉在《大公報》的訪問裡,提議香港人可以前往大灣區發展,成了網民間的熱門話題,那或會成為香港人絕處逢生的一條出路?當然人各有志,我也只是談一談我粗淺的角度而已。

在大灣區,我不能寫我想寫。
在大灣區,我不能讀我想讀,我還想讀沈旭暉等智者在各渠道發表的文章。我仍不希望看香港報章時只能讀《大公報》。
在大陸,空氣毒、食水毒、廁所髒、治安令人不放心、沒有第四權保障。
在大陸,有人認為喜茶和海底撈等食物令人引以為傲,但亦有人指當中蘊含元素週期表的精華。
而正當大家擔心大陸與香港簽訂《引渡條例》,日後要在大陸的法庭受審,正計劃離開香港,就更不會反過來向始作俑者自投羅網。
大陸,實在充滿着種種我和我們所無法認同的範式。

香港的樓價是全球之冠,但深圳也名列全球十甲,一點也不便宜。我的深切體會是,台灣生活的性價比最高,大陸卻最低。何況,為了你的生活、健康、公義和自由這些「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因素着想,如無其他特別理由,我當然不會建議自己,以至任何人,選大陸而捨台灣。你看,大陸的人都在想盡辦法走出去,移居他方,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誠然,大灣區可能遍地黃金。有些人為了黃金,以上一切都可以不要,都視為奢侈。畢竟我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能夠在台灣做香港的Freelance,而他們在香港過活也如前述般甚為艱難,行屍走肉以至行將就木,那麼大家考慮大灣區,也是多一條出路。因此,如要前往大灣,也許是一種別無他途、為勢所迫的取捨;假如連在大灣你也覺得走投無路,下一個建議就是橫跨120國的一帶一路,總有一國相對適合你──你常抱怨社會賢達對一帶一路唸唸有詞,卻從來沒有身體力行,那只是你不明白,他們不是為自己着想,而是為你來設想。他們的選擇空間與你壓根兒不同。

然而這只是從負面的角度出發,人們前往大灣,也並非只追求黃金。如果你要創造很大的事業,橫跨大灣以至一帶一路,如果你需要這種人生的成就,如果這樣做對你來說才算實現到「人之所以為人」,不枉此生在地球走一回,那大灣便成為你的起點。你看,不是連Mark Zuckerberg也要在天安門跑步嗎?只是他尚未認同大陸的審查範式而已。

* * *

我感受到面對人生,在我們面前的是兩道截然不同的策略。你如要全情進取,並且免被興迭不斷的新範式淘汰,或者應聽學者之言,選擇大灣區,那甚至能給你更好的生活保障,還有可能名留青史;但我卻選擇退讓,我的「道」是儘可能減省開支,從而帶給自己空間,同時還能享用我所認同的優質生活,並尋回我的自由,無須緊隨他人的範式。儘管看來欠缺大志,然而也只是志在他方。如同沈旭暉在《三十五歲的太平天國》一文所言:「從小到大,都不是那種有大抱負,非要做甚麼不可的人。一直的人生觀,就是到了一個一般人不會質疑自己能力的階段,當一切能夠基本滿足世俗社會的要求,堵住別人的口實,就是時候重拾自己……三十五歲的朋友,是時候醒了。否則,回頭已是百年身,你還是你嗎?」我的看法一模一樣,我甚至沒有需要堵住別人的口實,我任何時候都願意儘快重拾自己,投入我的抱負,即使只是做好那幾個網上字典,並告別一些我不認同的生活模式。我們所有人的道,或許是殊途同歸,或許不是,連我也弄不清楚了。

當我昨晚再在桃園機場着陸,我知道我正過着很多香港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正實現着他們的理想,而我更比他們提早了許多年在當下實現了。我告訴自己,那也是一種福氣,我實在不能不好好珍惜。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