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伊莎貝拉》爸不得愛你

        「仲夏迷宮 拈花碎步 一段暗媚風流俗世情」 是我在《伊莎貝拉》電影海報見到的宣傳文字,寫得那麼虛無飄渺,我除了打一個突之外,再不可以有更多的反應,然後再看到報紙廣告,看到一個變本加厲的版本,「一個移交前夕的小城 兩個浪跡浮生的男女 踏步感性迷宮 情態非比尋常」,東拉西扯優雅的文字,整個段落卻空洞而欠靈魂,讓我覺得這段文字狂妄的原因是,電影並沒有上述文字所「企圖」經營的哀怨和弔詭,電影令人著眼之處,應該是精巧的鏡頭設計,彭浩翔放任把玩的電影節奏,和杜汶澤。

        杜汶澤是一個有觀眾緣的演員,他有點像曾志偉,卻比後者更早地在演藝生涯裡培養了混合詼諧和世故兩種相沖的特質,《伊》片令杜汶澤名正言擺文藝小生(中生?)姿態,但中肯點說,應該是杜的特質令片中作為主角的澳門司警角色更有質感,亦令這部幾乎所有角色都空有形象而沒有立體性格(黃秋生、詹瑞文、何超儀、尹揚明輪流「現身」而沒有角色發展的空間,「客串」味濃)的環境中,杜是在單天保至尊,用人性化的演繹去打動觀眾,他將一個突如其來懷疑是自己親生骨肉的妙齡少女打動,以至重新檢閱自己的角色演來不失說服力,雖未至於做到善用(或說是「被善用」)每一吋表演空間,特別是因為一些假作沉思的個人靜止內心戲有點是太為個別鏡頭的美而拍,但其層次對一部需要更多深層人生觀的電影而言有壓一的支撐力。

至於真正的「伊莎貝拉」梁洛施,責任是擔當中年對青春憧憬、緬懷以至欲拒還迎的投射象徵,看她彷彿神經被觸發後的飄飄然(也貿貿然),可以知道其豐富的不同情感面貌表現,實在要歸功於編導及對手杜汶澤,說是演技不如說是塑造更恰當,但被套上光環後的她總算是有更大的自信。

        梁與彭浩翔的幾部前作的女性角色如《買兇拍人》的樋口明日嘉、《大丈夫》的一眾女星或《AV》的天宮真奈美一樣,都是男性又愛又為之迷惘,《公主復仇記》曾大半條腿跨過了那視角框框,但《伊》片將那視角中的曖昧性加強

(也即是更含糊),雖然他試圖以「亂倫」這個議題令電影探討的空間更闊,但左閃右避的劇情不斷迴避兩父女(?) 更深入的愛慾心理,令人對編導對待這議題的真誠存疑,似乎是用更大的議題來掩護忘年戀和自戀意識,男主角風流不羈的個性和其滄桑的「熟男」形象才是被放大的目標,更不能忽視的偏差是,《伊》片的劇本較彭導過往作品有更多含蓄的空間,稍一不留神很容易會淪為蒼白虛空,惟彭導充分利用了緩慢節奏所帶來的深沉感(在眾多敘事如流水帳的主流香港電影中比較少見),攝影鏡頭的深度、畫面構圖及切割分鏡的設計感和風格化,還有古舊小城的城市美學色彩,來填平劇情細節的空缺,這種種更像外在「形式」示範和表演的偏重,令人乍看下因視線被轉移而忘記其人性刻劃的短淺。彭導對影像語言的駕馭力,和湊併電影藝術的外在條件之聰明,相信觀眾已經心中有數,作為一個香港電影界中罕有地能表現其自主性的導演,彭的下一部作品似乎是需要個人角度和意識多於在形態上攝住觀眾眼球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