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側寫立法會九唔搭八論市區重建

市區重建的峰火昨天(五月十七日)蔓延至立法會的議事廳,觸發了一場難以港式政治座標(如左派、泛民等定位)衡量的爭論,但這次爭論卻很好地折射出在城市更新民主化這個問題上各路人馬的基本立場。

什麼是各路人馬的基本立場?那裏包括不同重建區的居民,更包括不同地區的議會代表。一個最粗糙的描述就是,觀塘旺角土瓜灣站出來訴求的那些居民希望盡快清拆賠償,而喜帖街居民則穩站老灣仔提出在賠償以外的方案。民選議員按的就是如此現狀來表態。

昨天(五月十七日)立法會的議事廳進行了一項由公民黨成員梁家傑提出的動議辯論:促請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正視現行《市區重建策略》的不足和缺陷。什麼缺陷?如何不足?他指的大概是:當下市建局過份以利潤為主(profit seeking),無法兼顧如本土經濟、社區網絡等社區元素;他並且建議市建局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提供資源從旁協助,鼓勵那些從下而上的社區規劃,然後才找發展商按照社區定下的方案去發展。

簡單說,就是任何發展計劃必須由社區議定,從而更好地保護社區元素。如此無死錯人的建議應該不難通過吧?然而,這也招致各路民主派的非議!

”人民喉舌”鄭經翰撲出來批評,說規劃呢家野,並非街坊(他說的可能是部份觀塘區街坊)的所需,賠錢走人街坊就會開心,並反詰梁家傑沒被觀塘區某些重建街坊邀請到他們的居民會,而他老人家就受到垂青,換句話,誰更貼近人民不是很清楚了嗎?這些大班二元式辯論受到了民主派的李華明附和,民主派涂謹申也連忙火上加油的指梁太理想化兼唔現實。

民主派竟然認為人民參與社區規劃乃不設實際之舉,幸好,有傳統親中派陳婉嫻力撐。近年,以嫻姐為首的工作團隊開始關注起社區文化的議題,這從她們的宣傳單張可以略窺一二。在立法會的議事堂上,親中派陳婉嫻狠批市建局,怎樣透過分化居民,讓衙前圍村的社區文化難以保存,使原區所有網絡特色乜都冇晒!

其餘和市建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議員們,當然不忘插口護市建局,如非執行董事陳鑑林、楊孝華和李華明等,而陳鑑林就指同樣作為非執行董事的梁家傑這樣批評是市建局是不恰當的。而另一位,城規會副主席兼功能組別建築界代表劉秀成,則聲稱見過日本幾個重建區都是拆毁主導的,他反對以復修取代拆毁云云。

過去,重建引發的爭議來去都不過是有沒有恰當安置或賠償夠不夠等(詳見灣仔重建系列訪問(三):自從灣仔要重建...... ),而今日,我們再不能如此簡化,所以一旦討論到市區重建的問題,你會聽見一堆如本土經濟、社區網絡、居民參與等詞語。然而,民主化不會一帆風順。人們總愛將不同社區的經驗處境抄作一團,然後無端的相互指駡。一次經典例子發生於一次由香港電台舉辦的時事節目中,該節目並會在電視和電台直播。節目邀請了喜帖街、土瓜灣、觀塘與旺角的重建區居民同時出席,節目甫一開始,主持人李燦榮就問:贊成保留就舉手;反對就舉手啦!彷彿贊成保育的喜帖街朋友正在反對某些希望盡快遷走的觀塘居民,彷彿當下矛盾真的發生在喜帖街和觀塘之間。

最後,主持人和受邀出席的市建局代表都搖頭說道:「呢個問題真係好具爭議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