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關伎倆凌駕思辯的中文大學﹝一篇被打回頭的報刊文章﹞

迪按:
﹝一﹞五月二十三日晚十一點幾收到中大成立兩間新書院的消息,忿忿不平兼隊了一支AMINO GEAR,遂漏夜寫了一篇文指定SELL給明報,期望較啱時間星期四見報,作為反擊的先聲。

文在星期三晨早已寄到編輯郵箱,然後編輯來了幾封說「考慮中、請稍候」的電郵。結局不問可知啦。

鳥倦知還,始終INMEDIA才是好文章的歸宿。

﹝二﹞
五月二十六日一點十八分收到編輯電郵。照錄如下:

「文章在總編台遊了一圈, 高層認為寫法不太適合,
大文未能採用, 實在很遺憾, 祈能諒解。

歉甚。」

文:中大畢業生朱凱迪 tsw

先向讀者報告一項粗疏的調查結果。

筆者透過新聞搜尋器,翻查《明報》過去六個月以「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為標題的文章,結果有大約一百七十篇。其中大約六十八篇是由中大公關負責撰寫,向報刊買位的廣告鱔稿;大約五十七篇是由中大公關發新聞稿或安排採訪,以不同角度唱好中大的「半鱔稿」,例如吹噓中大畢業生搵大錢的〈中大畢業生平均薪酬1.2萬〉、吹噓中大師生為港爭光的〈中大慳電王奪金獎〉、以及吹噓中大研究成果﹝多半是醫學﹞的〈中大新法預測SARS禽流病情〉。「負面消息」有九則,三則是中大學生惹上官非﹝偷底褲、非禮和駕車撞死人﹞,剩下六則短訊是什麼呢?就是中大員生近半年來就成立新書院、斬樹擴路工程等問題向校方提出的猛烈質疑和批評。

在校友和學生的隆隆炮聲下,中大公關部仍然可以將「負面消息」控制在百分之五多一點,而且一單醜聞也沒有爆出來。論功行賞,年尾應該追加獎金。但對於中大員生和公眾而言,中大公關工作做得愈成功、滲透得愈深入,我們就愈應該擔心,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被他們的包裝隱沒了,甚至到了一個地步,堂堂大學再不懂得/不能夠以理服人,反而一味以公關伎倆來愚弄員生。

我們沒去過中大的公關部,但我們直覺覺得辦公室裏面會掛着一幅牌匾,上書「隱惡揚善、消除雜音」。在反對中大亂砍大樹和質疑校方亂建新書院的運動中,我們一班被指為阻撓中大騰飛的搞事校友和學生,已經嚐透了公關部的「八字真言」。就以今天﹝星期三﹞見報的中大成立新書院新聞為例,校方等到星期二接近晚上十點才向各大傳媒發新聞稿﹝按某傳媒傳真上標示的時間﹞,而代表中大全體學生質疑新書院計劃的中大學生會,居然要從明報記者口中得知消息!雖然政府也有搞公關伎倆,在晚上七八點才公布消息,令記者沒時間多打幾通電話找反方回應,但這都不夠中大做得「絕」──一篇接近十點的新聞稿將反對新書院的學生校友殺個措手不及。

要拆穿中大「先有決定再以公關包裝」的招數,就不得不細心研究一下中大高層的公開信。再以新書院事件為例,中大公關於五月十五日趕在學生會召開記者會前兩小時發出劉遵義校長的公開信。本來三改四是提高大學教育質素的好機會,但落在被大企業思維控制的中大手上,卻淪為大肆擴充和其他大學爭學生的藉口。一個正常的人都會明白,一間大學突然間增加三千名學生﹝暴漲三分一﹞肯定會令教學質素下降,對學生有害無益;嶺南大學便決定在三改四初期減收一些學生,令整體學生人數保持穩定。劉遵義校長的文膽為配合中大校方反常識的決定,竟然想到將責任推卸給公眾:「若果中大學生不增加本科生總人數,在四年制下,就必須減少入學名額 700至800人,這樣實在是剝削了青年學生入讀中大的機會,對他們是不公平的。」你看這公關多麼厲害,將中大急劇擴充這個不負責任的做法,說成是向社會向家長負責任的表現。

但中文大學就算是雲吞麵舖,劉校長這種「多啲黎密啲手」的邏輯肯定也會影響雲吞質素吧。就以中大校方經常掛在口邊的牛津、劍橋和耶魯為例,他們的校長會不會說,我們如果不在一年間擴張三分之一,就是「剝削了﹝全世界﹞青年學生入讀的機會,對他們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蠢話?他們大概會說:「我們的學位是很competitive的,對入讀的學生要求很高,而且會愈來愈高。」這樣有節制的步調才能保障大學教育的整體質素。被急劇擴充納入中大的莘莘學子,大概只會嚐到粗製濫造的刺喉鹼水味:當大學整體的教育質素,因突然擴充而動盪不已,校園擠迫交通混亂、教授因為師生比例失控及課程密度過高而怨氣衝天、連行政OL都如行屍走肉。這樣通過剝削全體學生和員工來達到的虛矯擴充,對中大學生和員工們,公平嗎?對我們的社會,尤其學生和家長,負責嗎?

中大這幾年建築愈趨富麗,但中大員工的負擔和怨氣卻不斷增加,外間多有抨擊中大罔顧大學理念。其實,只為了玻璃門、雲石地和冷氣間,而在天怒人怨一團糟的校園裏生活,難道是「實際」的考慮?那只能滿足虛榮。而中大現今只能滿足虛榮而非實際,正是與它拋棄了建校時的人文理念,只懂得不斷擴張、只懂得和其他大學比較設施是否新穎有關。中大早已不再重視人文精神,所以它欠缺骨氣、格調、承擔、節制,也不再當學生是一個個活潑的生命。當然,你很難跟公關樣的高層談理念,也很難跟他們談實際──推銷並不包括實際。

中大公關的笑料還有很多,再寫下去怕整份報紙都要填滿,可是這笑中確實包含着中大員生的嘆息、怒氣和眼淚,還有中大人被犧牲的未來。文首那個粗疏的調查,無非是想向傳媒發出懇切的呼籲:你們在做大學公關的傳聲筒的同時,能否多用一些篇幅、多花一點時間做監察的工作?這裏容我們披露在保樹運動兩個多月來查到的一些資料。中大在九八年從政府手上接過斜坡工程的審批權,並成立岩土委員會負責審批;但我們發現,負責提出斜坡工程建議的校園發展處總監,卻身兼岩土委員會委員,又同時出任負責審批三百五十萬以上工程招標合約的校董會大學投標管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有明顯的角色衝突。另外,中大在近期一份刊物中報告,中大在過去十年用了四億六千七百萬公帑來維修斜坡,港大的詹志勇教授曾表示,政府每年花大約十億元維修斜坡,粗略計算下,中大的維修斜坡費用佔政府撥款的百分之五。震驚嗎?

可以預料,今日所有報道的焦點都會集中在贊助基金和贊助金額上。肯定不會有報道提醒公眾,中大校方過去一個月如何蔑視反對者的聲音。中大學生會和一班校友在九天前才召開記者會,詳細鋪陳對新書院計劃的疑慮,包括指出校方由二月一日公布《策略計劃》開始至今,根本沒有認真諮詢中大員生。校友和學生會的聲明指出:「各書院之諮詢只有在書院聚會時間的十五分鐘,但其中絕大部分時間皆用於簡報會上;至於對校友諮詢方面則只有兩次,當中有校友以諮詢時間不足為由,要求延長諮詢期,但遭到拒絕。故校方所謂五千多人曾參與諮詢,其實是大玩數字遊戲,是欺騙社會各界的假諮詢。」校方最新的公布證明校友和學生的質疑沒錯。兩個基金接近二億元的捐款,難道有可能是四月底諮詢結束後才決定嗎?所謂「諮詢」,實為「通知」。校友和學生還就「書院缺乏理念」、「精英書院將造成階級分化」、「中大人口評估」等方面向校方提出了過萬字的合情合理的質疑,結果只換來一名身兼校董的老校友在報章專欄上一番嘲諷。在公關策略下,理念與實際同歸寂滅,只剩虛榮的欺騙。

這些難道不是值得跟進的新聞線索?如果某某中大畢業生月入七萬也可以是「大新聞」,那麼每年花數以千萬計公帑的中大行政單位缺乏監管和制衡,應該是更重要更大的新聞吧。但願在傳媒朋友的努力下,公眾能看到中大公關包裝以外的故事,能在中大校方硬上弓成立新書院一事上,聽到反對者真誠的聲音。

寫於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三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