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事成因: 造星運動不能帶來民主化

剛結束的世界盃,英格蘭與巴西兩隊備受港人追捧的球隊,卻不在四強之列,教不少球迷感到驚訝及失望。

兩隊球隊都是星光熠熠:英格蘭的隊員是粒粒皆是的「黃金一代」,巴西的朗拿甸奴則是舉世矚目的新球王。為何他們在世界盃的比賽中,卻輸得那麼難看?

很多時候球迷、甚至教練,都忘記了足球不是一個人表演,而是團隊的對決。球隊中粒粒皆是,並不代表不同球星的球技可產生協同效應。沒有一眾綠葉扶持,球王亦不能走上加冕之路。將注意力放在個別球星,為他們的星味而著迷,並不能為帶來勝利。

一場十幾人於球場逐鹿的比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更複雜、更困難的民主運動?

陳太出山,啟動造星運動


近一年,前政務司長長陳方安生開始高調參與爭取民主化的社會運動。自陳太參與去年的一二.四遊行後,她的一言一行都成為了傳媒追訪的對象。她與泛
民主派的接觸亦日趨頻密,縱然並未能完全得到泛民的信任,有一些泛民領袖卻已對陳太有所期望。有泛民領袖表示支持陳太參選特首,而陳太參與七一遊行前,泛
民一些元老級人馬亦曾大力遊說。新一代的造星運動,如箭在弦。


可否認,陳太本身有其過人而獨特的魅力,她出身望族,又是抗日名將之後,卻又深諳親民之道,面上總是掛著親切的笑容。而她與特區政府不愉快的合
作,再加上退休後的敢言,令不少人覺得她是仗義執言的親民貴族。在備受外憂內患困擾的泛民主派中,不免會有人希望陳太可成為他們的共主,利用其道德及形象
的感召力重振泛民主派的聲威。

但是擁陳派的如意算盤,又是否能夠打得響?在今年的七一遊行後,已有一些聲音質疑陳太效應的功效。不少市民亦對陳太的感召不太受落:較保守的市民會認為她在無風起浪,泛民亦有人質疑為何以前未支持民主的她近年會「忽然民主」。

魅力型領導不能解救泛民

利用個人魅力進行政治動員,對政界中人來說,乃是一個對以抗拒的誘惑。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可以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動員大量民眾參與社委草。可是,這種權威卻往往不能長期保持。隨著時間的發展,個人魅力很快便會隨風而 逝。民主運動的長遠發展,並不能靠一兩位魅力型領袖帶動,公民社會及政黨政治等基礎建設相比之下更為重要。


港的民主運動,從來不乏魅力型的領袖。今日暮氣沉沉的民主黨領導,十數年前曾經也是一群朝氣勃勃、民望高企的民主鬥士。公民黨帶頭的幾位大狀,都
是在廿三條事件後人氣急升的政壇新偶像,沒有她們的個人魅力,也就不可能有公民黨,可是在公民黨創立後,他們的道德光環亦因政黨平平無奇的表現而日漸消
失。魅力帶來希望,希望卻最終帶來失望,此乃香港民主運動近十幾年的寫照。


港民主運動的發展,在近年日漸走進瓶頸,可是解決問題的徵結,卻很可能在於一些老掉牙的問題:比如說是政黨的定位,或是內部決策的機制。從個人魅
力的特質,或是從香港民主運動的歷史來看,魅力型領袖並不是民主化的希望。陳太效應是否名過其實,尚可待時間驗證。可是將希望押在一人身上,絕不明智。

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