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SEE:拯救天星簽名運動+機械鐘樓講座

SEE》七月號以快將清拆的中區天星碼頭作專題探討,為大家展示天星碼頭的出身、鐘樓美學與其文化淵源,以及碼頭作為現代建築融和維港兩岸環境的設計智慧;我們期望讀者閱畢有關文章,加深對文物的定義與現行保育制度的反思,共同為香港的未來,作出更具文化內涵的發展取捨。

《SEE》作為一份熱愛香港城市環境的刊物與機構,我們以第一手有限的所見所聞,作出以下的要求,若誠蒙 閣下認同,敬請以簽名回應;如有補充,則歡迎電郵致 [email protected]

   1. 促請天星小輪公司及政府決策部門,暫停清拆碼頭及鐘樓,讓相關部門及社會人士有更多時間進行紀錄及研究,對其文化價值作初步定義,並供大眾討論;
   2. 社會一直忽略天星碼頭及鐘樓在美學、社會、科學等方面價值,期望古物諮詢委員會能公開對它進行討論,並作出中肯評價;
   3. 只貪圖快捷方便的城市,難以產生令人感動的創作。期望正就中區新海旁規劃進行諮詢的規劃署,不論碼頭及鐘樓是否在現制度下是否獲評定為古蹟,亦正面研究較彈性機制,容許日後設計有可能原地將之保留,融入新發展,讓該區展現歷史痕跡。

簽名運動網頁:http://www.project-see.net/campaign/campaign.php

天星碼頭及其鐘樓專題故事討論會
The Hong Kong Last Mechanical Turret Clock (1958 – 2006)

SEE 雜誌新一期經已出版,封面故事以快將清拆的天星碼頭及其鐘樓為作專題研究,當中展示天星碼頭的出身、鐘樓美學與其文化淵源,以及碼頭作為現代建築融入維港兩岸山脊線設計的智慧,並挑戰現行文物古蹟制度的不足,期望作最後努力拯救一幢堪稱「香港版大笨鐘」的維港標記,在社會集中討論填海新發展新面貌同時,鼓勵專業及社會人士發揮文化創意,考慮將碼頭及鐘樓保留並融入未來發展。

SEE 與 habitus 合辦是次專題分享會,將透過 SEE 初步搜集得來有關碼頭及鐘樓的資料,啟動社會人士對其文化價值的討論,屆時將會放映一段展示天星鐘樓內部結構的紀錄短片,加深讀者在 SEE 雜誌平面的文字及圖片紀綠以外的了解。
 

日期:2006 年 7 月 29 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5 時至 7 時

地點:上環西港城 3 樓 habitus

分享單位:SEE 雜誌負責人鄭敏華 ∕ habitus 合伙人楊陽(紀錄短片攝錄人)

查詢電話:21274503 ∕ 29730231

(攝影:曾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