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非理性的魅惑》: 向法西斯靠攏的知識份子

理查.沃林的《非理性的魅惑: 向法西斯靠攏.從尼采到後現代主義》是一部我一直想介紹的”理論著作”。雖然《非理性的魅惑》是一部”理論著作”,但敘述卻相當吸引,四百多頁,我只花了三天便讀完了,感覺像讀小說一樣,令人欲罷不能。

但《非理性的魅惑》畢竟不是小說,而是見解銳利的”理論著作”,其予頭指向的,正是後現代主義。把後現代主義與保守主義,甚至法西斯掛勾,並不是沃林的首創,但他卻透過尼采、榮格、高達美、榮格、高達美、德希達、巴岱伊、布朗修等歷史個案,相當有力的透析他們的思想,與歐洲法西斯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有趣的是,沃林選的個案,表面看來,大部分在政治上都比較清白(榮格、布朗修除外),而非海德格等政治上明顯向法西斯意識形態靠攏的思想家。故此,《非理性的魅惑》要論証的,是思想與政治之間的一種更隱微的關係,而沃林在這方面的論証表現,是相當精彩的。

不過,《非理性的魅惑》一書更重要的寫作背境,恐怕是後現代主義意識形態對美式民主體制的危害,沃林選擇由尼采開始,一直往整個法國68思潮作出清算,也就不難理解了。

無疑,沃林對美式民主體制的捍衛,不少時候,難免讓人有單向之感,有”大美國主義”之嫌,而個别個案的分析,其結果亦有偏離主題的問題(例如布朗修的個案)。但《非理性的魅惑》中不少的個案分析,都是強而有力的,例如他對德希達的政治/倫理著作的批判,對於德希達本人以至整個解構學派便相當至命,實在大快人心。

ps: 附 《非理性的魅惑》一書的簡介﹕

十五年前,海德格與德曼早年的政治錯誤東窗事發,震驚歐洲與北美學術界。從此後現代主義就被歷史的陰影重重縈繞。理查.沃林在這部後現代精神的思想譜系學之中,揭示後現代主義對法西斯主義的執迷是如此廣泛的現象,而且絕非歷史的偶然。沃林質疑後現代主義聲稱繼承左派衣缽的說法,並認為後現代思想早就被政治上的極右派擄獲。

沃林在探討榮格、高達美、巴岱伊、布朗修等人時,發現了一項令人惙惙不安的共同點:這些思想家在一九三○年代都曾經倒向右派陣營,並沾染上所謂的「法西斯主義狂熱」。他們對民主政治的缺陷深感不滿,又迷惑於法西斯主義政治新生的堂皇承諾。義大利與德國的獨裁政權,都宣稱他們可以解除政治自由主義導致的不確定性。然而這些政權從一開始就以殘暴手段推行種族主義、暴力行為與帝國征伐,其用心路人皆知。

後現代主義與一九三○年代法西斯文人的淵源關係,顯示它政治傳承的陰暗層面。反啟蒙思想與後現代主義的心照不宣,也是沃林此書的敘事主軸。後現代主義者與反啟蒙思想鼓吹者有志一同,仇視理性與民主,並建立欲蓋彌彰的策略聯盟關係,藏身在極左派與極右派交會的地帶汲汲營營。讀者若是能將沃林的結論銘記在心,對當代思想史將會有一番全新的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