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程介明:會考.狀元.名校

信報財經新聞      
2006-08-11
教育評論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學會考放榜,報章上照樣的是「有人快樂有人愁」的故事。「快樂」的是有人十個優、九個優,直率地稱為狀元;「快樂」的也包括「優」的數目多的「尖子」,也許可以免考直接進入大學。「愁」的是許多學生會考不夠十四分,進不了中六;或者只有幾分,要另尋出路,最可能是進入社區學院;也有不少只有零分,需要動腦筋就業或者就學。

為經濟服務

  反正,會考的成績,或是優、良、及格的科目數,或者是按照某種公式計算的總分,給了人們一種方便,把應屆的八萬多考生分等了。以往,會考的分數可以讓畢業生拿來作為升學或者就業的依憑;而僱主或者高等院校也拿着這些分數作為招聘的依據。按生態學的說法,會考成績為中學畢業生和各類招聘者提供了互相尋找對方的「訊號」(Signal);後來也有經濟學家借用,也就是有關教育與學歷的「訊號理論」(Signalling Theory)。在七十年代,訊號理論曾經成為激烈學派的理論後盾,意思是,教育的功能,其實只是為勞動力市場的勞資雙方提供了訊號,並不表示教育真正提高了人類的能力。有些激烈學派沒有明說,像出名的「文憑病」(Diploma Disease)說法,其實背後也隱含着訊號概念。在激烈學派的手裏,訊號理論揭露了教育為經濟服務(因此也是為「剝削」服務)的本質。

  激烈學派近年市場不大。但是從新看看訊號理論,倒也相當生動地表述了在工業社會裏面,教育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這與我在本欄近年討論的後工業社會的挑戰息息相關。

  在工業社會裏面,科層林立而重疊。中文裏面用科層來表達bureaucracy,相當準確,有橫向的「科」,也有上下的「層」。這是明細分工的必需。如何把一個一個的畢業生,一對一地放到社會科層一個一個的「鴿子籠」裏面去?基本上就靠教育系統把人類分類分等。這個分類分等的過程,就依托在社會上有公信力的考試,通過考試的成績,把人類分類分等。由於考試的公信力,人們才會對這樣高風險的分類分等服氣。

  因此,對於工業社會來說,公開考試(內地稱統考)負擔着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這種功能,也可以不太客氣地說是一種社會分化的功能。

  從這個角度看,從中國發源的公開考試(科舉),不得不說是人類歷史上一大發明。當然,科舉考試其實只是純粹為了挑選官員的一種非常狹窄的工具,但是由於它是當時社會流動的唯一的途徑,因此一千多年來統治着許許多多年輕人的夢想和生活,也因此成為了東亞「筷子文化」教育的靈魂。

  但是,中國人的科舉,除了凝結了考試的概念以外,還衍生了獨特的「狀元」概念。在這個概念裏面,人類是可以按着一條獨一的標尺來量度的,每年只產生一個狀元、榜眼、探花,定量的進士等等。也就是說,考生是要競爭的,是你死我活的,是零和遊戲;考的是相對的強弱,而不是客觀上達不達到標準。

與教育功能不脗合

  今天香港的會考,也有相當程度的相對競爭(所謂「常模參照」)的味道,因此我們會發覺每年的及格率不會差得太遠,每個科目拿A的人數也不會波動太大。

  這種情況,與今天教育需要負擔的功能是不脗合的。

  今天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讓每個人服氣而甘於安排,而是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各自精彩,才能養活整個社會;只是用簡單的幾個科目一次考試的成績來作為人的標籤,只會令到許多年輕人看不到自己的強點和弱點,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只有妨礙作用,沒有促進作用,此其一。

  今天的社會,就業機會會愈來愈少,但是創業的機會遍地都是;中學畢業很難找到長遠的工作;而且假如只有中學畢業,隨着年齡的增長,職業前途會愈來愈困難;在中學階段鼓吹等級,並且誇大地宣傳考試的篩選功能,其實是對於不幸被教育制度冤枉地判為失敗的青年人落井下石,此其二。

  我有一個看法。管理會考是考評局的責任,因此由考評局來公布會考成績,天公地道。但是由考評局純粹用技術性的話語來分析全港的「業績」,沒有一點教育性的全面分析與引導,不做一點從考試以外分析考試的功夫,沒有一點觀感營造(perception management),任由輿論慣性地把會考的分化功能無限放大,實際上每一次會考放榜,在社會上都成為了教育理念的反面教材。看得出各方面很努力勉勵和安撫會考成績不佳的學生,但是看來還要重新布局一下。

名校切勿妄自菲薄

  還有兩點觀察。第一點,有學者朋友在會考公布的同時,研究和評論學生在中學的「增值」,甚至認為在制度上要進一步分化學生,才能有更大的增值。我素來對於教育「增值」的提法和方法不敢苟同。這樣的評論,是把會考的分化作為神聖的標尺,然後要教學和教育制度圍繞着會考成績轉;只會讓許許多多在會考的「暴力」底下掙扎求存的學校和學生,更加洩氣。把分化學生作為發展目標,是與社會發展相悖的思路。

  第二點,評論中不少提到名校,而且有意無意之中把會考成績的升降,作為名校地位的標尺。甚至有些名校本身,也有點心動,覺得自己的確是狀元太少了。我的看法,特別是從大學收取的學生看,真正的名校,優勢絕對不是會考成績。真正的名校,優勢在於學生的自信、在於他們的多元經歷、在於他們的豐富組織經驗、在於他們的社會知識與關注。他們的學生成績不錯,但是卻不一定狀元很多。敬請我們的名校不要妄自菲薄,與會考補習學校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