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觀塘重建系列:是諮詢文件、還是樓盤廣告?

雖然當初說要「搞」觀塘也不完全是貪口爽,但真的砌起上黎才意識到事情的龐雜。身為﹝民間﹞記者,我想首先應該做的是引領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問題,而真的,上個周末的一些採訪和談話只是令我比一般人多走了一步。

我都唔想自己做咩狂人,但現在看報章的重建報道,卻真的看到通篇都是「吃人」二字,寫稿的有些還是我本來很喜歡的記者,唉。本來觀塘重建這件事,市建局做了非常嚴密的公關工作,區內完全沒有集結起來反對甚至是修正現行方案的組織,因此記者能夠聽到的聲音不多。但他們對於重建意識形態毫無保留的複述,並且對受訪者違反常理的講法照單全收,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再一次說明新聞公關化已經像癌細胞一樣遍地開花。

舉幾個例子﹝藍字為筆者所加﹞。九月二日星島日報有報道這樣講:「此項名為『東九創核心‧都市新典範』,從其設計概念模型,可見項目將提供大量綠化空間,新建築物會往後移,以擴闊周邊空間。最特別的構思是﹝噢!﹞興建一幢280米高地標大廈,分別用作甲級寫字樓與4星級酒店,較毗鄰200米高的apm商場為高,料將成為摩天大廈。

「負責設計的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林和起指:『商業大廈樓高超過50層,五成為寫字樓,酒店設於高層,樓高280米只是概念性設計,亦顧及景觀,大廈頂部是塔形設計,料不會阻礙空氣流通,也不會影響旁邊景觀﹝超過五十層樓高的商業大廈會因為頂部是塔形設計而不阻礙空氣流通及景觀?﹞。』此規劃主力改善觀塘周邊環境,新增建築物會往後移,令路旁更寬闊,加上大量植樹,令觀塘擁一片綠洲﹝但他不會說,由於大部分新植物是種在平台上,根本不能長成大樹,長大時又會以「影響結構」為理由砍掉﹞。此外,建築師特別在觀塘道的多層商場,營造保護屏風,令裕民坊綠化空間不受噪音和廢氣污染。此外,其半地下車站會引入廢氣過濾及滅聲系統,排放口位置會考慮季候風向﹝香港一年四季的風向都不同,它的排放口是否能轉彎?﹞,確保廢氣不會吹向周邊民居。」

九月四日星島日報一篇報道有這樣幾段:「即將展開重建的觀塘市中心,地勢微斜,道路縱橫交錯,被視為發展障礙﹝冇解......﹞,但有份參與設計觀塘重建計畫的wdagroup執行董事周蕙禮,卻認為是值得保留的「社區回憶」﹝一個「卻」字,令讀者以為設計真的保留了社區和街道,結果原來只是保留社區的「回憶」。﹞,建議以地勢特點,發展梯田式的綠化空間。她說,重建後的觀塘如能保存固有的街道文化﹝又係要睇真d,不是保存固有的街道,而是街道的「文化」﹞,有潛力發展成文化旅遊景點。」

「......周蕙禮在接受訪問時坦言,建築師不應每次作規劃設計時,也要抹殺過去,應考慮如何保存「社區回憶」,故她為觀塘重建作設計時,特別保留裕民坊的「一街一道」﹝明明只是剷去所有樓宇和街道後,重新在地盤上畫上兩條街,然後屈它們做輔仁街和同仁街﹞,且善用重建區地勢微斜的特點,引入梯田式綠化空間,以及提供甚具特色的流水瀑布。

「......她指出,其發展意念內的「地標」,並非單是與apm高度相若的商業大廈,也包括分布在裕民坊廣場的綠茵「草原」。她說:「現時很多新發展區也予人一種很『冷』的感覺,既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但我們希望後一代也能記得裕民坊昔日是滿布穿穿插插的窄街,而成年人日後重臨故地時,也能憶起往事。﹝很不好意思的問,後一代都未見到昔日的窄街,又如何「記得」?而要他們「記得」,是否要他們為被毀滅的觀塘報仇?﹞」

九月十一日明報的報道有同一個受訪者:「觀塘裕民坊重建計劃的規劃模型一出,即被批評發展密度太高,擔心市區會出現另一個屏風。重建項目如何滿足各界訴求,又不會令自負盈虧的市建局「一鋪清袋」﹝市建局沒有公開所謂很容易蝕錢的三百億計劃的詳情,記者不要求他們解釋清楚,反而不斷複述鞏固此說法﹞,難度極高......觀塘市中心建於60年代,如何讓區內老街坊留住40載回憶,是一項挑戰。但其士集團主席周亦卿的女兒周蕙禮充滿信心說﹕「我們的專長是為老地方『把脈』,重建不是把建築剷起再建﹝難道呢位建築師以為透過否認,就會令大家覺得他們的方案不是把建築剷起再建?﹞。」

學inmedia周姓編輯說,這些所謂報道,只要細心一睇,就乜野牛鬼蛇神都出晒黎。除了做市建局和收了錢﹝即不獨立﹞的建築師的傳聲筒外,記者最擅長自然是追蹤重建區附近樓宇的呎價走勢,然後像馬經波經一樣貼邊間係「等收樓」。

此時此刻,跟西九當年推出三個設計時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大家突然被迫成了設計和建築發燒友。自從市建局於八月初推出三個設計以來,整件事就無端變成了三揀一的樓盤廣告:而當我們的注意力忽然間被拉到一堆誇大的設計圖和小型塑膠模型裏,就很容易忘記什麼將會被摧毀、什麼可能性被抹殺了、還有我們的下一代要付上什麼代價。情況就像我阿媽在長實城中駅的售樓處內被一班餓狼地產經紀圍住,在一片「信我啦、實賺!」的呼喊聲中財迷心竅,最後半推半就地作了一個禍延三代的魯莽決定。

拿着三份設計書「薈萃觀塘」、「躍動都會」和「東九創核心、都市新典範」,任何人第一眼看都會認定那是樓盤廣告,而不是告訴大眾,觀塘重建有什麼可能。裏面佈滿了空話和套話:「為觀塘區及東九龍創造一個現代綠化都市及社區生活新焦點」;「建立一個充滿獨有文化的社區廣場,塑造一個高生活質量中心,藉此提升觀塘在東九龍的地位」;「以嶄新建築設計,突破傳統區域佈局,使市中心蛻變。以融和格調,重拾街道文化及商業享樂」。但無論講到點假點大點空,所謂尊重觀塘歷史的三個設計方案,都是將重建範圍內的五點三五公頃的所有建築物和街道鏟走,只剩下幾株裕民坊榕樹,然後蓋一個超級大平台,再在上面陸續興建五幢至少四、五十層樓高的住宅加一幢比APM還要高的商業大廈﹝地標式建築﹞連商場群﹝見左上圖﹞。而中間那些所謂為觀塘人而設的綠化地帶,說穿了就是那五幢豪宅的增值配套,市建局職員還不能說清楚有百分之多少是豪宅專用的高級會所和私人森林。星期六與我們同行觀塘的建築師B先生說,重建後,沒有人會再認得這裏是觀塘。這就是verdict。

除了一些睇了等於冇睇的空話,「售樓說明書」中連理應提供hard-fact亦經扭曲。再舉一個突出例子,在《東九創核心 都市新典範》售樓書最後一頁visual impact﹝譯為景觀概述,即講述新豪宅群對重建區外的住戶的景觀破壞程度﹞,其中說「協和街──將商場的位置適當安排,令月華街住宅的景觀完全不受影響﹝英文原文是will result in minimum impact,又係特登譯錯!﹞」前面多了幾幢高聳入雲的豪宅,景觀可以完全不受影響.......這樣的大話本來騙不了誰,但這裏偏偏選了幾張扁平至一比十的圖片去「降低」visual impact,真的小人得可恥﹝click見圖﹞

至於由市區重建局自己編印的宣傳刊物《觀塘路》,文章的邏輯亦相當嚇人。其中第二期放在頭版最高位置的一篇訪問稿,膳稿記者訪問主導這次計劃的市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記者說:「要確立觀塘的個性,除了硬件,即建設外,龍教授亦注重當區的文化建設。說文化,自然要追本溯源。」博古通今的龍教授就由宋朝的觀塘開始講起,之後話題突然轉回觀塘重建:「龍教授認為,觀塘有獨特的個性,亦有很高的凝聚力,故此無論是否重建範圍內的居民,皆應歡迎觀塘的大變身......」總之無論上天入地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年長長久久特色出色觀塘本色乜乜物物都好,總之市建局就是要將市井平民的觀塘消滅、將沉澱了四十多年的街巷生活消滅,換之以八千蚊一呎的豪宅區和高尚購物區。因為在市建局/地產商眼中,觀塘市中心的庶民不配住在這樣的黃金地段,特別是機場搬走樓宇高度限制放寬後。

因此,無論是市建局的諮詢文件、宣傳刊物、以及大部分主流傳媒的報道,都只是為消滅觀塘的地產大計保駕護航﹝不斷以....回憶和....文化來混淆視聽﹞。沒有可信的報道,民間記者唯有自己動手做──這就是我介入觀塘的起點。﹝待續﹞

市建局觀塘重建網頁

觀塘重建特輯

eg9515:觀塘重建遺漏了什麼人
報摘:市建局宣布觀塘的死亡日期
吳家鎚﹕觀塘重建要有新思維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簡介﹝轉載自報章﹞

重建範圍:物業街、協和街、裕民坊、輔仁街、同仁街、仁信里、仁愛圍、康寧道及觀塘道

重建範圍面積: 57.05萬方呎

重建前:

估計受影響樓宇 24 幢

估計受影響業權 1,635

估計受影響住戶 1,860

估計受影響人數 5,000

估計受影響商舖 300

重建後 淨地盤面積 # 44.46萬方呎

地積比率 住宅: 9倍﹝7.5加1.5﹞;商業:12 倍﹝觀塘區目前的平均地積比率為五﹞

住宅樓宇數目 5 幢

住宅單位數目 約 2,000個

政府及社區設施樓面面積 20.45萬方呎

店舖、寫字樓及酒店之樓面面積 255.11萬方呎

全天候交通總樓面面積 16.90萬方呎

向城規會遞交申請日期 2007年3 月或之前

發展年期 12年

預計總投資額 300 億元﹝拒絕透露財務評估細節﹞

預計賠償金額 130 億元﹝拒絕透露財務評估細節﹞

# 扣除 8.61萬方呎或以上的休憩用地及3.66 萬方呎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