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鄧樹榮 - 資助藝團私營化的可能性(一) :資助藝術的本質

早一陣子,我參與了表演藝術委員會的咨詢會,就其資詢文件發表意見。席間,我向委員會提出了一個方向性的問題:委員會應否考慮將資助藝術私營化。由於時間傖促,大家沒有深入討論。作為一個康文署的演藝顧問,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所以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多些人能參加討論。

這裡有必要先說說資助藝術的本質。政府資助藝術,其實是一種投資行為。它將資金(現金及非現金的資源)投放給藝術工作者,它的回報就是後者所提供的藝術活動與及這些活動所能給予市民的裨益。而藝術活動的形式、性質、數量及觀眾的數字就成了評估資助的關鍵指數。在這個投資過程中,藝術工作者其實只是一個經紀人(agent),他們雖是投資的對象,但本身卻沒有一個確切的身份。即是說,若果藝團甲及乙均從事類似甚至相同的藝術形式,又質素相若,而當乙的成本效益較甲為高,則甲便沒有存在的價值。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日子,當政府資助藝術還是處於扶值期,而政府的資源又充裕的時候,藝團甲及乙便可以同時存在。大家的焦點只集中在藝術活動的形式及性質,而藝術工作者便以為自己有一個確切存在的身份,因為他們相信藝術創作具備一個本體上的價值,只要他們在自己的藝術形式上有卓越的表現,他們便應該獲得資助。但當藝術活動愈來愈多,政府的資助愈來愈少,成本效益便變得愈來愈重要。藝術工作者只能令自己變成無法被取代才可以繼續生存。於是不同形式的創作定位便應運而生,有些成熟,有些不成熟。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

不過,表演藝術委員會這份資詢文件極有可能將這個局面打破。文件多處強調藝術成果及社會影響,信賞必罰及可進可出的制度,亦即是說,結果比過程更重要。資助及評估的準則最後只有一個:你有沒有市場?到了這一刻,藝術工作者應該明白,任何一種創作活動必須帶來可以量化的回報,否則這個創作在市場上便沒有價值。任何一個人均會隨時被取代,特別是在以下的三種情況:

A你的創作特點,可以被其他同類型的創作人所代表;

B當從事類似你的藝術形式的同行搶走了你的觀眾;

C與你不同的另外一種藝術形式吸引了大部份觀眾。

在A的情況,你很難甚至根本沒有可能獲得資助。在B的情況,你會隨時被擯出局。在C的情況,縱使你仍然可以存在,但你獲得的資助會愈來愈少,而且亦沒有多少人會理會,因為擁有大部份觀眾的藝術形式才會被資助者肯定及推崇。在市場政策所支配下,最大的得益者當然是大團,其次是新進的創作者,受影響最深的是夾在中間的受資助團體。他們已獲資助一段時期,有些進取,有些停滯,有些迷失方向,部份原因來自藝團自身,但更大的責任來自政府。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份資詢文件背後與政府近年大力鼓吹的創意工業息息相關,更突顯出其商業運作的指導思想。商業運作是私營劇場 (Private Theatre) 的營運理念。盈利是其最終及唯一的目的,任何可以盈利的表演或相關的活動都是投資的對象。在西方,首先出現的正是私營劇場。經歷了很多年,政府才投資興建公營劇場 (Public Theatre),鼓勵創作的多元化、讓藝術家建立獨特的藝術形式、培養觀眾的欣賞水平及文化修養。當然,公營劇場亦有娛樂成份,但其最終目的不是盈利或刻意地佔有市場,而是公民教育的一部份。縱使有個別的公營劇場作品會變成私營劇場的節目(有些外百老匯的作品會在百老匯上演),但這畢竟是少數,亦不會混淆二者的根本性質。法國的莫里哀戲劇獎更有私營及公營劇場的不同獎項。

香港的情況剛好相反,隨了傳統粵劇是私營之外,所有其他有延續性的本土劇場現在都是公營,其目的是在娛樂文化以外提供另一種選擇。受資助的藝術工作者隨著時間的發展,會顯露出其藝術方向及相關的營運模式。最近,我與一個法國導演去看一齣棟篤笑,當他知道這個演出是由一個資助劇團製作的時候,他目瞪口呆的望著我說,這類劇種在法國只會出現於私營劇團。我花了很多唇舌才令他明白香港的特殊情況。由於香港還未有具規模及健康的私營劇場可供借鑒,所以出現了公私不分的局面。

今天,政府應慎重考慮資助藝術最終目的是什麼,更應明確地公佈文件背後的政策及時間表,令所有受資助的藝團明白他們的前途必須與市場掛鉤。若有藝團選擇走私營劇場的道路而又做出成績,其實是好事。但其中的營運模式亦必需隨之而改變,更應逐步脫離資助系統,否則便會成為四不像的怪胎,引起混亂,特別是以下幾點:

1 受資助藝團,最終是否應該從現在的慈善團體/非弁利有限公司轉成中小型企業?

2 表演藝術的營運具一定風險。現在,這種風險基本上由公帑承擔。但藝團不繼擴張,其風險亦會增大。若藝團不慎倒閉,誰來承擔法律後果?同理,若藝團因市場擴張而得益,其利潤又應否部份上繳?政底應否對藝團的擴張作出指引?

3 藝術成果是什麼意思?藝團的市場擴大,就是否意味著其藝術成果因而提升?

若果這些疑問不能解決,任何理想都可能無無疾而終。就像大專教育的撥款改革,人心惶惶:沒有市場的科目被腰斬;校外課程與常規課程爭奪資源…..

由於篇幅所限,下次我會繼續討論資助藝術現存的種種問題。

原文

資助藝術私營化的可能性(二)

資助藝術私營化的可能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