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青年畫家林東鵬

西.遊記 ─ 林東鵬作品展
展期:11–31/10/2006 每日早上9時至晚上9時開
地點:西九龍海輝道11號奧海 . . .

西.遊記 ─ 林東鵬作品展
展期:11–31/10/2006 每日早上9時至晚上9時開
地點:西九龍海輝道11號奧海城一期地下OC 藝廊及;灣仔港灣道18號中環廣場一樓大堂
免費入場

藝術家座談會

藝術家座談會1 - 遊藝倫敦
日期及時間:13/10/2006 (Fri) 4:00 pm
地點:奧海城一期地下「OC 藝廊」
對象:高中及大專學生
藝術家將分享在倫敦修讀藝術的情況,以及介紹倫敦的博物館、畫廊及藝術空間等。

座談會2 - 出走外傳
日期及時間:20/10/2006 (Fri) 7:30 pm
地點:奧海城一期地下「OC 藝廊」
對象:公眾人士
林東鵬自零一年開始於火炭設立工作室,零三年至零六年負笈倫敦留學,期間從不間斷創作。
座談會上將播放藝術家自拍的記錄片,讓觀眾分享其創作的體驗及經歷,並藉此了解海外留學生活及藝術家的創作意念。

報名及查詢:2132 8718
http://www.artinhk.com/
http://www.lamtungpang.com/

林氏的創作在視覺形式上風格不一,時有組合式畫幅和併合的圖象 (圖1),但媒材的選用和專注卻是有著明確的持續性。自大學畢業作前後,林氏已持續以沙、木料、炭筆為作畫的基本材料,其後更多使用黑墨和溶性材料如塑膠彩(Acrylic)等,畫面亦保持了一貫的褐黃色或黑色為主調,時有運用透明顏料為畫面提供薄薄的層次感。

木材的運用是林氏創作中的特色之一,它不單是裝潢作品的框邊,亦是替代慣常;使用的油畫布而為成林氏的畫面基礎。林氏早期(2003年前)的作品多在木料加上沙、泥等強調畫面的紋理,但呈現一個具體的繪畫內容─多數是大自然空間如草原、花間等。之後往英國讀書的前後期,開始專注地用上炭筆和黑墨,為作品注入黑色之餘,亦走向扁平但多變化的的畫面效果,讓作品的氣氛由淡黃、褐色下的鄉土味轉為烏黑與昏黃結合成的平淡寂寥之感。當中「火‧炭」(2003) (圖2) 所描繪的火炭工業區的工業大廈就是林氏最早時租用單位的那一棟工廈,既成為了林氏個人創作生涯的重要紀錄,作品以原木材為畫面並大量用上黑墨和炭筆作畫,亦顯示當時林氏在媒材運用上的轉變以及代表了他期後常以建築物入畫的創作時期。

筆者認為林氏的作品表現了現代主義繪畫美學下注重表現繪畫材料的物質性的一路,透過材料的物質物,如沙的粗糙、木的吸水性和不同顏料的半透明性,為繪畫內容提供氣氛和美學意義,持續的具象題材─個人和建築物,而沒有走向現代主義的抽象繪畫風格。

文化衝擊/差異和異地生活是考量旅居海外藝術家的常見進路。在筆者眼中,林氏作品展示了生活於異地的個人體驗,但依林氏的口述,繪畫材料的運用卻在(西方)他人眼中成為文化差異表徵。

在中環廣場展出中的一件大幅繪畫「Somewhere, sometime」(圖3)正是最能表現西方人眼中林氏的「東方」創作精神。透過黑墨及稀釋的塑膠彩,作品中表現了木(代替畫布)的吸水性,在西方人把這種特性與墨和紙的關係類比起來,成為另一種「東方」的繪畫形式。

同業黃小燕在閒談間曾指出對林氏的作品中常出現中多出現「只有一個人」的繪畫空間(註1),以此啟發,筆者認為林氏作品雖未至於表現旅居海外藝術家的孤寂,但多少也基於林氏旅居英國的獨立生活有關。作品中「一個人」的主題/體時常出現,無論內容上所描繪的建築和空間都流露一份平淡安靜。結合之前曾展出的一系列與聲音有關的作品(註2) 和現在於澳海城OC藝廊和中環廣場展出(註3)的一列畫作和以相片作紀錄的多個創作中,都展示了林氏對日常生活的取材都出對創作生活的嚮往多於掙扎,少有一份旅外華人藝術家對文化差異的憂郁。這也許是旅居海外的香港藝術家少被西方「凝視」原因,卻又展示了香港藝術中的混雜性以一種「無根」也無「異國情調」的外在風格來呈現。

每當閱讀香港美術史的研究,難免以地緣界限為本的注重本土藝術家和美術歷史進程何如展現「香港性」以及在政治和文化層面上(藝術家和大眾)的身份問題。在香港歷史中從來不乏放洋留學的藝術家,當中一批留學後回港的藝術家更為八、九十年代香港的裝置藝術和前衞/當代藝術發展起牽頭作人,反觀長期居留海外而偶爾回港的香港藝術家如關晃、司徒強和郭孟浩等都彷彿被冠以「成功/矗立於國際/西藝壇」而括出香港美術史之外。「旅居海外藝術家」(Disporic artist)曾是「中國熱」之前的另一熱滿課題:一是他們如何異鄉中辛苦堅持,二是個人創作如何面對異地的文化衝擊。在廿世紀的中國美術史中不乏被關注的旅居海外的中國藝術家,包括廿世紀中葉一眾旅法的華人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等及1989年以後一眾離開中國的藝術家如旅美的徐冰、谷文達、旅法的陳葴和旅日的蔡國強等,不過「旅居海外藝術家」似乎不是香港美術史會觸及的課題。那怕現在航空業發達,新一代旅居海外的香港藝術家(如旅英的林東鵬、旅意的林慧潔和任教於加州的謝淑妮等)雖能夠不時來回香港和海外兩地,不過當論及香港藝術之時,這批旅外的香港藝術家總是易於略或被剔除於本土藝術的語境之外。

註1:黃小燕強調這是林氏早期的作品特色,近年已經有轉變的跡象
註2:「衍:林東鵬作品展」,嘉圖藝術有限公司(香港) 2005年11月9至26日。http://www.grottofineart.com
註3:「西.遊記─林東鵬作品展」奧海城一期OC藝廊;灣仔中環廣場一樓大堂,2006年10月11至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