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格林兄弟幻險記》救世神棍

熟悉文學史的人或童話迷都可能知道,德藉童話大師格林兄弟(Jacob Grimm & Wilhelm Grimm)所著的童話故事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採集口耳相傳的德國民間故事素材,整理修飾後成為經典童話,鬼才導演泰利基咸(Terry Gilliam)執導的《格林兄弟幻險記》(The Brothers Grimm)借題發揮,片名打正「格林兄弟」旗號,卻將格林兄弟描寫成招搖撞騙的冒牌治妖專家,顛覆意味大於致敬,合乎泰利基咸一貫自把自為的導演風格,電影甚或乎有著內在的或跨界的「比較文學」性質,將格林兄弟眾知名作品以錯亂的形式混雜成一個以電影形式展現的完整故事,令人重新思索大眾熟悉的各格林童話故事的涵義,甚至提供一個個觀看故事的「反角度」,然而編劇著墨此劇本中的細節,如時代背景及將各童話扭橫折曲的劇情巧妙轉折上,表現了可見的心思,但在整個故事籠統意念、方向性的設計上,卻有「無事生事」之嫌,電影在意識上的立場並沒有鮮銳的定位,整個製作設計是利用了格林兄弟的聲名,卻沒有具體而微的批判力量,或警世的逆思考,肆意的竄改更是對經典童話有損害之弊。

  以作品《妙想天開》(Brazil)成為另類科幻電影奇葩的泰利基咸,一向都不為主流的奴隸,其作品對理想主義的推敲反省不遺餘力,1995年以探討宿命論的另一科幻片《十二猴子》中講述1997年將有五十億人口會因病毒感染死亡,1998年他製作風格迷亂且沒有劇情主線、全片以吸毒行為及吸毒後入迷狀態貫穿的作品《賭城風情畫》(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對盛行於美國的吸毒文化盡情揶揄,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Minnesota)的他曾表示對有如十二世紀古羅馬帝國的美國感到煩厭,因為美國在國際間事事干涉,可見泰利是一個頗有批判思考及社會意識的導演,而且作品視野寬闊精奇,如果以史上偉大作曲家比喻,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像是電影導演界的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則像巴哈(Johann Sebastain Bach),而具創見卻流於偏激的泰利基咸則像名氣較遜的白遼士(Hector Berlioz),憤世嫉俗,個性怪異,作品自成一格,並未為世俗人仕一下子一致叫好,卻早晚有讚佩不已的追隨者。

然而說回《格》片,在威尼斯影展參展時被某些觀眾批評為膚淺之作,也並非無因,這部電影確實缺乏洞見,衹是東拉西扯,特技場面和美術設計雖也相當精心,場面調度也顯見導演功力,但始終是像娛樂片多於作者電影,對觀眾而言最大意義莫過於發掘對格林童話故事的童年回憶,集體回憶的蒐集,毫無疑問是電影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