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歷史研究,還是詭辯:究竟89六四有沒有屠城呢?

歷史研究,還是詭辯:究竟89六四有沒有屠城呢?

今天(20/5/2007),張家敏先生在城市論壇上對89六四事件提出幾點評論,他對歷史的態度相當認真,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就來一齊看看他的觀點.根據他所搜集的資料,他說:

1. 「屠城」有許多定義,例如有南京大屠殺,xyz的屠城,對於89六四,他說當時有一班人已和平散去,但是另班人則堅持不離開,雖然天安門有缺口,他們也不離開,政府開搶,究竟裏面發生什麼事呢?有沒有暴徒呢?他們可以離開,但沒有這樣做,政府是否有屠城呢?

2. 部份學生(例如柴玲)期望血流城河出現,所以她們的所為逼政府開搶。

3. 死人是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何數字被人講到不斷上升呢?實則有沒有那麼多呢!

4. 那位曾訪問趙紫陽的作者說:六四的學運才是阻礙中國的民主運動的原因。

5. 六四後,中國開放改革,無論在社會及經濟有很大的進步,我們不應片面看六四的意義。

6. 根據蘇聯的例子,外國有些機構或人士有意圖搞垮共產黨的國家,因此它們在六四發生後也有可能推波助瀾,慾搞垮中國及它的發展。

筆者沒有做歷史研究的經驗,但作為一個做研究的人,
我對張家敏的歷史研究提出以下疑問:

1. 為何要挑戰一句含糊的命題呢?即1989年64有沒有出現屠城。為何它的命題不定在---1989年64中國政府是否殺了500人或1000千人。更重要的是,假若我們成功證明--中國政府在64那天只殺了100人,否定了另一假設---它殺了2000人,它的歷史學意義又在那裏呢?

死了200人和死了2000人分別在人數。 但有何歷史學的意義呢? 如果背後的命題仍然是:中國政府在89年六月四日suppress一班學生及平民。那麼張家敏的所謂發現仍然不能扭轉我們對中國歷史的理解。不過如果你能證明當時六四,天安門根本沒有人死, 而是一場戲,一場空,那麼你的發現便有可能改寫我們對歷史的理解。因此(我猜)歷史研究本身應該有一些tacit framework 引導我們去看史料, 那些發現具有意義,那些是沒有意義。

有一位聽眾根據另一種角度說:我看不見那些圖片, 但是自己人殺自己人, 它不是屠城, 而是屠宰! 一名學生又說當時政府軍人有搶有坦克車,去殺那些手無寸鐵的學生及平民,它是錯的。再者又有相片,那些相片又來自可靠的渠道。(註:一針見血!) 馬力,張家敏,你們還想否定什麼呢?不如改研究題目啦。

2. 張家敏不斷強調中國政府在64有謀殺了幾百人,但同時又想說明中國政府的行為不像支聯會所說,那麼誇張,那麼不盡不實,究竟他研究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否只為了攻擊支聯會那類反對派的組織呢?是否只想為中國政府減輕它的「罪行」呢?

3. 他又引用其它作者(一位曾訪問趙紫陽的作者)說89六四學運才是阻礙中國民主發展的原因,即使我同意這一命題,那位作者是否太武斷呢?中國民主運動停滯是否只有這一個原因,那位作者又有沒有考慮其它因素呢?例如經濟發展的速度,中國社會階級的分裂,共產黨統治力量等等。還是張家敏只想引用別人的結果支持自己心中的想法呢!即「罪魁禍首不是中國政府,而是那班幼稚的學生!」

筆者不想逐一回應所有論點,只想指出:他所提出的問題好似是一些學術的問題,例如第四,第五及第六.事實上,只要我們稍加rephrase那些問題, 可能值得同學探討,例如一,89六四對中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有沒有影響?有幾大影響呢?二,什麼阻礙中國民主運動的發展?六四事件的影響又有幾多呢?三,外國那些所謂全球公民社會組織(Global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對中國政府的改變影響有幾大呢?但當問題去到張先生手中,它們已變成一些指控.

不是說學術研究一定等同於「客觀」或沒有「政治效果」,(註:它有它的遊戲規則.)而是我們要小心有人假借「客觀研究」的名義去講什麼是事實或什麼不是事實,結果有意或無意達到某些政治效果。

那位對歷史十分認真的張家敏先生,究竟他抱著什麼研究目的做歷史研究呢?他和某些教育人士說:十分尊重資料、事實,又認同要對歷史給予中肯的判斷。然而現實的研究不是純粹找"事實",因為研究員需要透過許多方法或途徑(問人,拍攝,儀器,統計,別人的紀錄等等)找"事實",沒有一種叫純粹的事實,所以做研究通常有一些目的、假設、概念、counter-explanation之類的東西。

而張家敏的所謂歷史研究或尊重歷史又是什麼呢?它的研究是否只想達到以下的效果呢---攻擊反對派的言論,減低那些對中國政府的指責和提倡温和的政治改革。

這是否一種開放,具reflexive的研究討論呢?

引申延讀:六四災難

(如果inmediahk的朋友是一些歷史學家,請補充一下什麼是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