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只准政府蓋天幕 不准街市掩頭殼

今天趁雲收雨散,便到街市買菜準備一頓清新的午餐。這個鵝頸橋街市從來是我的首選,一來位近返家的巴士站;二來露天攤檔,新鮮貨平,很有氣氛;三來相熟與不相熟的檔販總喜歡稱靚女阿姐朋友.....今日買咩餸,逼得阿婆菲傭和我這個兼職煮婦笑逐開顏。

今早行過菜檔哥仔正跟阿姐閒聊,說道26號收檔,原因是市政(食環署?還是小販管理隊?)要所有商戶拆走門外簷篷,然後逐步收緊商戶越出商舖門前貨攤的面積,並說這是因為政府想在這裡發展成旅遊點......

唔係呀嘛!

當把小販趕盡殺絕之後,這回又輪到納正租金的商販?

這些從招牌上下伸延出街上的紅色簷篷,是舊式街市wet market的命脈所在─有賣過餸的煮婦煮公便知─沒有這些簷篷,日晒雨淋,檔販的貨物,亦不能盡展其引人色相。透過紅色帳篷照射下來的光線,給整個街市漆上了一層溫和的色感,就算是較少人光顧的午後時段,也給人熱鬧的氣氛。

政府唔信小商販、唔信日日去街市嘅用家,只要睇一睇市政大廈的室內街市水靜鵝飛、空置律高與這個戶外街市的車水馬龍便知。如果是說道要改善街市人車爭路險象橫飛的情況,點解唔係劃成行人專用區而係要趕商販與煮公煮婦入窮巷?如果是吸引遊客,難道遊客千里迢迢坐飛機來香港就是想與London Portaballo一樣,又或者是 Leeds 既Victoiran Market(Mark and Spencer起家街市)翻版,乾爽又眼看手勿動的街市?灣仔重建,在玩具街一帶的灣仔街市行將消失,這個給時代廣場吃了一半的鵝頸橋街市仍然拼命保留了一點特色,在香港已經所餘無幾。

到底係邊個諗嘅屎橋?旅遊發展局嘅周梁淑儀、定係好大喜功嘅何志平、定係食環署嘅周一嶽─我睇怕你地真係唔知咩係街市,真係唔知咩係香港特色!

(註:除了馬老闆寫小販之外,有關港式街市我讀過最仔細的分析,理大設計學院Micheal Siu寫春秧街。書不在手邊,再補。

另:拍了照,今晚再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