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通識金裝上陣 國史倉皇落馬

  教統局發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下稱諮詢文件),即「三三四」新學制第二輪諮詢。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聯同教統會、課程發展議會、考試評核局等三大諮詢及決策組織的主席,歷史難見的一起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公布諮詢文件的內容。可能是陣容鼎盛,齊心就有強勢的效應使然,加上銀彈的效應,學界對諮詢文件持反彈意見的,並不多見。

  筆者上周出席有關新學制的發布會,當教統局官員向與會的校長及副校長們解釋,因着新學制的改變,政府將如何以「萬萬」聲的金錢支援、絕不手軟的用作加老師、支援通識科的推行,校長們有笑逐顏開的、也有會心微笑並點頭稱是的。學校要尋求生存是大道理,如果能夠再向學校話事人進一步保證,不會有任何中學因推行新學制而縮班殺校的,我想,諮詢文件內的大大小小措施,必定十分順利的通關!

  但從教育前線工作者看,錢銀加碼超過二十億元下,諮詢文件倡議新制的種種,是否等於對香港教育的良性投資,學童素質的提升?中間還有很多令人憂慮的地方,通識科的行動方案,還是犯駁處處,矛盾重重!

角色決定道理

  通識科成為新高中的獨立必修科,學界並沒有多大的反對,但要用公開考試去驗證,特別是要用五個等級成績評比,不少前線教師深感懷疑。本來,「三三四」新學制的推行,其中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取消一個具殺傷力的公開考試,好讓學生能釋放學習空間,多元發展,如今教統局替通識科穿上金裝,未來四年要教師不斷進補。不過,當通識科被派上教育現場的時候,立刻要面對的,就是公開考試的倒數,教師與學生不得不一起追課程、搶成績,到頭來,三年的通識學習,有可能變成一場有系統的常識問答公開比賽。

  針對以上的懷疑,諮詢文件試圖解說:「從評估角度而言、考評局認為評核通識教育科沒有任何獨特之處,也沒有特別理由不即時採用五級制滙報成績。考評局多年來一直順利評核涉及學生見解的開放試題,例如中、英文科的作文及歷史科,該局多年來也一直評核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世界其他考試機構,包括內地、澳洲及英國,亦會評核與通識教育科相若的科目,所採用的題目也與當局建議的十分相似。」

  角色決定道理,單單站在考評局的角度看,通識科當然沒有任何獨特之處,但為何它有特權在新高中成為獨立必修科,要與中、英、數並駕齊驅呢?過去高級補充程度的通識教育科已有等級評比,這是事實,但過去又有沒有作個質性的調查,看看公開試拿A級的,以至拿E級的,對現實世界的通識學問誰更掌握呢?

國史教育讓路

  至於說外地的通識教育相若的科目,也有類似的評核。在此我要問,究竟什麽叫做「相若」?從嚴肅的學術研究看,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說得坦率一點,考評局打開門口做生意,愈多科目需要考試及評估,愈有生存價值,不能苛責。問題關鍵在於政府的宏觀政策出台,能否以學生及教師為本,清楚辨別考試雖然有它的魅力,但同樣隱藏巨大的殺傷力,硬要通識科設五級試,並非愛通識,而是害通識。

  因着日本小泉政府篡改歷史教科書,企圖淹沒侵華暴行等連串大動作,使得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多一些談論國史教育的聲音出現,但在新學制的課程規劃下,要國史教育退休離場的學校將會愈來愈多。事實上,不少獨立學科的教師都會被抽離,趕赴通識學習場,其中失血最多的,恐怕是中國歷史科的老師。

  最近,一位擁有十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史科主任告訴我,校長已前瞻地通知他,四年後學校會取消國史「地盤」,旗下的老師,將要轉教通識科。冰山一角,「通識科金裝上陣、國史教育倉皇落馬」的現象將會陸續出現,國史教育的空白,但諮詢文件卻說「香港已於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身為香港公民的學生,也需要對現代中國及世界有更深入的認識。」無前有後的教育,可行嗎?有意義嗎?

  六月四日,七月一日,七月七日的歷史日子又來了,我們的學生能夠有系統地學習嗎?

何漢權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