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陶君行:參選小圈子為推動民主?

日前,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終於辭職,宣布參與特首選舉。任何有政治常識都會認為,曾蔭權篤定當選無疑。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儘管曾蔭權花多少力氣做一場漂亮的「競選秀」,即使他有甚麼宏偉及巨細無遺的「政綱」,那怕有詹培忠及李永達願意「陪跑」,以增加選舉氣氛,不多於八百人的小圈子選舉,始終徹頭徹尾是「假選舉」,不會有任何閃失。

早前張炳良所謂的「四無」說法(無政綱、無對手、無競選及無投票),在現今的政治結構及局限下是必然的,從來都是如此。由於選舉委員會的本質,有多於一人參選的可能性根本不大,就算有兩至三人角逐,免除一人「自動當選」的格局,這樣又如何?難道「小圈子」突然變得有意義?沒有民眾參與的選舉,「四有」又如何呢?

誠然,有政綱總較沒政綱理想,但假選舉下的政綱是包裝多於實質,甚至是多此一舉,吸引不到市民的興趣和討論;有對手當然比沒對手好,但預知結局的選舉,對手只淪為陪跑花瓶;有「競選」看來比較刺激,但競選是真是假,大家心知肚明;有投票的確比自動當選理想,表面上提供多元選擇,但除了為一眾選委提供枱底交易、互換利益機會;試問這樣的投票,對民主運動有何幫助?凡此種種的「四有」選舉,與泛民主派多年來爭取民主普選有何關係?

對於七百萬香港市民來說,「四有」或「四無」根本沒有意義,硬要將其包裝,或許只為部份民主派轉軚參與小圈子選舉,尋找理由及藉口而已。然而,這些託詞毫無說服力,雖不致於欺騙群眾,亦屬誤導。

以民主黨為首的泛民主派以「挑戰曾蔭權」為名,表示要透過參與凸顯小圈子選舉的不合理,但從他過去幾星期的表現,參選不但未見表達小圈子的不合理,卻見他密密地向小圈子成員拉票。有理由相信,李永達的參選的另一原因,是要擺脫過往「李柱銘、司徒華」逢中必反的形象,為日後改善與中央的關係鋪路,更希望在公眾建立其「理性」參政的形象。從這一角度觀察,民主黨李永達的參選,與推動民主運動沾不上邊,唯一的作用是有助他在小圈子內累積政治籌碼。

話說回來,透過參與小圈子去展示實力有何意義及作用,實在值得懷疑。先不論這些實力有沒有重要性,是否客觀存在,但泛民主派卻有道德責任,向全港市民清晰交代,昔日立法會選舉曾高喊爭取普選,今日又藉口要為挑戰小圈子而參選,實為自相矛盾,有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之嫌。

陶君行
蘋果日報     200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