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抽象,實在抽象

倫敦地鐵和巴士大爆炸,除了炸得人心惶惶,更把人與人之間本來看似安穩舒適滴水不漏的關係炸得處處裂縫,一時間人人都裡外不像人,滿天神佛妖魔鬼怪。昨天又剛好宣佈了香港將協辦零八年奧運的馬術項目,期望、反應、表達、接收等原本都麻木地暢順的過程,變得非常抽象。

當天在辦公室,因為工作關係,午間晚間新聞都要追看。先看奧運新聞,曾蔭權說感到非常榮幸,關鍵詞還有國際城市體育水平做到最好等等等等。接著到倫敦爆炸,同是曾蔭權,同樣的表情,說恐佈襲擊是人類文明的血腥敵人非常哀痛但香港金融制度健全應可消化震動。我當然不會懷疑那兩個曾蔭權不是同一個人。

鏡像反映是霍震霆,內容上他也是談甚麼提升香港體育水平,考慮本地精英運動員的處境等等套話。但他表情的參考點大概不是倫敦爆炸和馬術項目,而是公佈前的忐忑和公佈後的輕鬆,難得的是他的表情也能一直保持鐵血的紀律,這當然也與他穩重的髮式和硬朗的粗框眼鏡非常一致。

模式一樣的新聞報導、外觀表現也毫不令人懷疑的公眾人物,溢出來的荒謬感抽象感卻令它成了完全不同的風景。誰知道這兩種形式元素是不是觀眾的「現實感」的最終保證,誰知道這是不是窩藏觀眾如鹿撞的激烈感受的一層虛弱但形式上必要的薄膜?與其說形式只能複製情緒,排斥差異,但其實新聞報導這形式,以至百幾二百萬人每天到時到候看新聞這些集體動作,難道不是把性質 上互不相容的事物格式化的絕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