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第一屆國際短片節110部短片綠像影迷大飽眼福

本港首個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短片節──「第一屆InDPanda國際短片節」,將於七月十四至廿七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

「InDPanda」即是「In-D-panda」,這一種「獨立熊貓」是獨立(independent)電影界的新發現。相信大家也試過愛電影愛得看個不停,然後某朝早發現自己得到一雙「熊貓眼」。對!一年一度的InDPanda國際短片節,就是要令大家投入獨立電影的懷抱。黑白分明的熊貓帶人回歸獨立創作的基本特點:就算是一個簡單的念頭,在有限的資源下,仍然可以發展成為出色的短片。

「第一屆InDPanda國際短片節」包括十四個節目,選映超過一百一十部短片及錄像。開幕節目由四位來自不同地方的男導演,帶領觀眾進入一次情感之旅,包括:《天邊一朵雲》導演蔡明亮送給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總監的榮休禮物《河上的月光》、《太陽無知》導演張偉雄借The Beatles《Hey Jude》之名,全新風格趣味盎然的《It's Just You》、《鏡花水母》導演黑?清向電影致敬的《2001映畫之旅》、《春逝》男主角劉智泰演而優則導,自編自導處男作品《單車小子》。

奧斯最佳短片《黃蜂刺在心》

八部近年獲獎無數的傑作,有動畫有劇情有實驗,作為閉幕壓軸節目。包括今屆奧斯卡最佳短片《黃蜂刺在心》(Wasp)、橫掃無數動畫獎項的《星外飛仙》 (JoJo in the Stars)和《死神再見》(How to Cope with Death)、由《人人愛上我老婆》男主角伊雲艾圖 (Yvan Attal)主演,柏林影展短片金熊獎得獎短片《天朦光》(At Dawning)等。

二十部1924至1955年日本經典動畫,包括日本首部長篇動畫《桃太郎之海鷲》等。這些作品對於「動畫」這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仍然是嶄新媒體所作出的種種探討,不論在取材上、技術上和表現形式上,都各自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貢獻,也啟蒙了無數知名的動畫家。是次放映原裝拷貝版本,是難得的欣賞機會。韓國導演合20為1

此外,還搜羅韓國近來的Omnibus Project代表作,二十個韓國名導演包括《八月照相館》的許秦豪、《觸不到的戀人》的李鉉升、《殺人回憶》的奉俊昊、《愛上蛋白質女孩》的金泰均、《誰都有秘密》的張賢洙等,為了紀念母校韓國電影藝術學院二十周年,再次聚頭,就著「20」這個主題,透過錄像,合共製作二十部短片。這不單只是一個紀念計劃,他們更盼望透過這個「合20為1」的作品,探索電影製作新路向。

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泰國等地七個獨立團體,獲邀在今個短片節中策劃及推薦他們的精彩作品,炮製成為五個各適其適的節目:《柏林從此多事》、《日本同人誌》、《韓國獨立力量》、《新加坡短打齊發電》和《情.色.泰短》,盡顯各地的獨立本色。

《墮落茶花》同志題材

另一個錄像合作計劃,以男同志為主題。茶花是韓國釜山的市花,用作這個計劃的名稱,在淒美中又似乎帶著一點諷刺。三個看似各不相關,卻原來巧妙相扣的故事,訴說著三種不一樣的同志情事,當中涉及的豈只是兩個人的事。其中包括:《好浪漫》、《恨鎖情天》導演LEE SONG Heeil的全新作品《墮落茶花》。

短片節主辦單位藍空間全力推介動畫及年輕導演的作品,精選兩大節目:《好.感.動 @InDPanda》讓喜愛動畫的觀眾,一次過觀賞十六部來自日本、韓國及香港,以不同技法如:剪紙、手繪、水墨、泥膠、CG等製作的動畫。除了兩部本地全新作品:《我的四份一世紀》導演曾奉基太空漫遊作《Where No Film Reel Has Gone Before》和《Via Wire》導演莫嘉輝以同志為題材,對宗教來個大嘲諷的《Innocent》之外,並推介韓國導演KIM Jun-ki感人至深的《燈塔守護人》和《一生》,及《美麗密語》導演李成彊根據濟州島神話改編的《今日》等。

張滿源深情演繹《回》

《好.青.新@InDPanda》則搜羅九部來自台灣、美國及香港年輕導演的傑作,包括台灣導演曾御欽的《追憶3部曲》;《17 1/2》導演李韻恬繼續在錄像表達上探索與把玩的《Re/collection》;尹志文找來曾國祥擔任監製、加上林志堅的攝影,和張滿源(憑《PTU》提名最佳新人獎)的深情演繹,成為了驚喜作《回》。陳大利以四個章回四種不同的風格,給媽媽寫了一封令人動容的錄像信《媽》等。

圖片,文章原刊於《大公報》

20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