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攞住部相機出嚟行!

原本並沒有特別打算参予「出嚟行! ― 七人遊行攝影展」的開幕禮,但上周五(7月15日)碰巧路過牛棚,便適逢其會的留下來八卦八卦,也當是對策展人之一友人黎健強的支持。

攝影展在牛棚1a Art Space舉行,由1a及一個成立不久的攝影組織pH5(成員包括方敏兒、朱德華、黃啟裕、黎健強以及盧婉雯)合辦,展出的則包括又一山人、朱德華、余偉建、榮念曾、盧婉雯、謝至德以及謝柏齊等的「遊行」作品。

夏日炎炎,這幾天香港持續昇温,儘管展覽開幕當日時近黃昏、1a開足空調,但熱氣還是悶悶的蓋過了上氣唔接下氣的冷氣,看著眾人臉上隱約可見的油光,倒覺得貼題得很,記憶回轉,讓人記起遊行陣列中的各式汗水。

開幕禮並不複雜,1a的創辦人蔡仞姿與pH5成員黎健強,簡單的交待了攝影展的來龍去脈後,時間便交給了胡露茜、葉寶琳、長毛等三位嘉賓致辭。

基督徒學會的胡露茜由八九年為婦女第一次「出嚟行」的遊行經驗說起,分享了幾個有關遊行的「故事」。情境不同,「故事」各異:八九年為婦女上街,姊姊妹妹沿街歌唱,卻遭到警察制止,讓胡開始思索,為甚麽上街歌唱都成為了警察壓制之事;一九九五年,修訂新界土地承繼權法律,就更是婦女與父權權器的對決,街頭是戰場,遊行是利器;至於近來與同志上街併肩爭取權益,則記憶猶新。遊行不單有汗水,也有「故事」,千差萬別,正是不同的「故事」活出遊行的真正意義。

至於民陣的葉寶琳,是晚生代;她指出,對於他們這一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香港人,七一是第一次上街的遊行經歷,是大解放,其震撼性可想而知。

最後,一直坐在一旁「閉目養神」的長毛,終於站起來開腔,談的卻是攝影藝術的偉大與虛幻:攝影要捕捉轉瞬即逝的現實,所以虛幻,但正因為這種虛幻性,所以偉大。想不到像長毛這樣的老左也會跟巴特、班雅明一樣,大談攝影死亡本體論。

嘉賓發言完畢,主辦單位隨即帶領参會者在牛棚外轉了一圈,以蚊型遊行作為開幕禮的「行動句號」。我怕熱,又覺得蚊型遊行有點「娘」,所以還是躲在室內看作品,人少少,嘆其沒有給分薄的冷氣。

七種出嚟行的步法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香港代表之一又一山人今次不玩紅白藍,改玩digital retouching:尋常的七一遊街示威牌,在又一山人的滑鼠下,都變成了一片空白,到底是無言的風暴,還是欲蓋彌彰的留空間任君詮釋,以智巧討喜,就真的「任君詮釋」了。

攝影老前輩朱德華今次也玩digital retouching,在大幅照片上key上大批穿上同款紅白藍服式或西裝的複製人類,大概是要跟以跟隊為尚的香港精神開個玩笑,也跟鄰近的又一山人的作品來個鬼臉吧。

余偉建的作品則直截了當:每年六月五日於各大報章頭版見報的維園六四燈海。但物隨境變,當同樣的影像放到一個不同的時空(7月15日,1a),我們看到的,又會否跟今天還未生的香港人,在許多年以後看到同樣的影像時的感受,異曲同工?

榮念曾的《樹 . 人》則是其劇場作品《好風如水》的recycle side-product,以大幅的pixelized照片,探討觀看的「遠」與「近」;影像來自七一,卻陌異化得不像七一;這是神的作品?神會否關心七一?噢,只有神自己知道。

盧婉雯的《沉默的聲音》則以數片大幅人像照片,串連成一個屏風裝置,以影像與聲音記錄幾個政治沉默個體背後的原委;不過,當我看著照片中乾淨得發白的studio背景紙以及照片上的精準的字體式款與擺放,我在想:不錯,消去喧囂的雜音,的確可讓這些政治沉默個體更聚焦,但如果盧婉雯把這些政治沉默個體換成Isabella、藍奕邦、方力申等同樣政治沉默的個體,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又或者,到底會不會有分別?

謝至德今次展出的「遊行花絮」,則精準與細緻地捕捉了遊行中種種給主流媒體忽略了的矛盾與細節,其中有階級政治,也有調轉槍頭的媒體自省,謝至德的作品跟他的為人一樣,有火,謙厚,可愛。

謝柏齊今次作品的主角是居港權運動的朋友,對,居港權運動還沒有完結,正如七一中許多具體而微、千差萬別的訴求還沒有完結。

相關報導

「出嚟行! ― 七人遊行攝影展」最後召集

initPhotosUserPageTitle_div('27603433');


謝柏齊作品

initPhotosUserPageTitle_div('27603432');


又一山人作品

initPhotosUserPageTitle_div('27603431');

謝至德華作品

initPhotosUserPageTitle_div('27603429');

朱德華作品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