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林行止:臭屁研究

按:原來信報林行止斷斷續續在寫臭屁系列的文章,今天是第七篇也是最後一篇。趣味無窮。可惜手頭只得這篇,有時間把其他都找出來與大大家分享分享。

*****
是惡魔也能驅魔 發噪音祝福信徒

文:林行止

十九、

放屁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對生理現象缺乏認識,先民因此對屁有種種疑神疑鬼的誤解,古埃及人甚至供奉屁神(Bel-Phegor [Fart-god]),其形象有如長鬍子的大腹賈,大概時人以為「大肚腩」是「氣袋」吧;拜屁神的信眾以糞便及屁祭神,前者不難想像,後者不能理解─莫非信徒在屁神日對着神像脫褲子放屁?愛斯基摩人也是相信屁有神力的民族,傳說他們的神祇Torngarsuk(獨臂巨人或大熊)在行巫術時若放屁,便會作法自斃,當場喪生。這種視屁為破壞者(邪魔)的傳統亦見諸中歐塞爾維亞人,他們是基督徒,堅信屁會傷害內臟,因此要在教堂祈禱借上帝之力驅魔,祈禱文的「格式」是:「以聖父、聖子及聖嬰之名,阿門!惡魔(Matrun,專司放屁),我召喚你,你為何要折磨這個主的僕人的身軀?又要如牛叫、鹿躍、狗吠?我命令你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不要再騷擾(填上祈告者名字)這位主的僕人的身軀。」據說早晚念一遍,臭屁便消於無形。

十五世紀的宗教改革家、基督教路德會創立者馬丁.路德(1483-1564)的拉丁文著作,亦有類似的祈禱文(據《一個屁》作者的考證,英譯把這一段刪掉),但路德相信響屁本身可以嚇走魔鬼;他本人似乎是多屁之士,有次氣憤地說他在法蘭克福放個響屁,羅馬教廷便知道;其意當然是指梵蒂岡派出大量密探,對他的「叛教」行動瞭如指掌。

屁即使不被視為魔鬼化身,亦是污穢之物,各地避之則「潔」的「偏方」,真是洋洋大觀,羡歟盛哉。《一個屁》有〈民俗一覽〉(an anthropological tour)一章,對此事如數家珍,筆者目不暇給之餘,不知如何落筆,最後決定選擇其二,以免本系列拖得太長。其一是大家現在常見的「青檸」,所以用作百搭的「配菜」,尤以東南亞食制為然,原來它有「去屁王」(conquers wind)之別稱,當土著吃他們相信是「多屁之源」的蔬果特別是黃(青)瓜時,必於碟邊配青檸作為抵銷、中和「主菜」的造屁功能,這種習俗有否科學根據,筆者不得而知,惟世代相傳,以至如今頗受香港食家歡迎的新馬泰及緬甸菜系,不論葷素生熟,都以青檸為伴!其二是中古時代法國小鎮Montluc,鎮例規定過小橋進入其境的妓女,須付過橋費四仙或放響屁一個,此風俗顯示當年賣淫合法化,妓女領有營業執照(過橋時向守橋官差報備)且是熱門行業,但歧視妓女之風甚盛,而所以「罰款或放響屁」選其一,則在於其時的民間智慧認為放響屁可以驚走破壞橋樑的魔鬼—驅去橋魔的方法甚多,如在橋角四柱灑上人血以至祭嬰孩等,迷信殘酷,與古時候世界各地的風俗無異,但放響屁嚇退橋魔,而且指明妓女才能為「代言人」,別出心裁,值得一記。此事看似荒誕不經,卻見於雨果以十五世紀為背景的小說《鐘樓駝俠》,其第一章便有名為瑪麗的妓女必須付四仙或放一個響屁(One explosion / Aut Unum bombum)才能過關的描寫—雨果不是向壁虛造,只是把古已有之的事實小說化。

二十、

據企鵝版《聖徒辭典》簡單的介紹,聖奧古斯丁(354-430)是個充滿傳奇且「有趣」的人物,這使筆者對《一個屁》引述他寫於四一一年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宗教界也許另有譯名)中表述的意見,深信不疑。聖奧古斯丁認為,阿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是「生理令理性失控」,而「失控」之事,包括「從後面放出無味或臭味的樂音」。後人於是有人類先祖因放屁而被逐出伊甸園的穿鑿附會之說!

法國的「西方散文第一家」蒙田(M. de Montaigne, 1533-1592),其「隨筆全集」第一卷上第二十一章〈論想像力〉(《一個屁》說是第二十章,誤!),是「成年人必讀」的好文章,比如他說「女人同男人睡覺時,應該把嬌羞知短裙一起拋開;完事後,穿上襯裙,就恢復羞顏……」。真是對人性觀察入微的「經典名言」;本章稍後這段描述,說明聖奧古斯丁的確屁樂不淺,「為樹立人類意願的絕對權威」,聖奧古斯丁聲稱曾見過一個可以指揮放屁、想放多少就能放多少的屁王。聖奧古斯丁著作的注疏者維衞斯(J. L. Vives,1492-1540;西班牙人文學者,一五二三年被聘為英國瑪麗公主的教習),用他那個時代的例子豐富了聖奧古斯丁的提法。他說:「有人按照誦詩的音調有節奏地放屁。這些例子也不能證明屁股的服從是絕對的。我認識一位很不安分、很難相處的人,四十年前,此人要他的師傅不停地放屁,結果,害他師傅一命嗚呼。」這位「按照誦詩的音調有節奏地放屁」的人,顯然是「環宇第一屁星」普約爾的「至聖先師」……。記起蒙田談屁,是閑讀有功,亦是拜熒光筆之賜,當然還要加上記憶力未衰,才能找出這本「棄讀」已久的書。蒙田譯本為台灣商務出版社出版,譯者潘麗珍、王論躍及丁步洲,譯筆流暢可讀,非時下的「電腦譯文」可比!

著名超現實主義畫家達里(Salvador Dali, 1904-1989)一九六五年出版的自傳《一個天才的日記》,轉引那本筆者未見的《放屁的藝術》中一位名士與魔鬼交易的故事,俱見古時候屁是歐洲人的「熱門話題」。故事說名士無法擺脫魔鬼要買其靈魂的糾纏,終於有條件投降。條件有三。第一要有金有銀,魔鬼馬上奉上;第二要有隱身術,魔鬼立刻OK;第三他放了連串響如槍聲的響屁(he let fly with a double-barreled fart which went off like a volley of muskets),要魔鬼用線把它們串起來,魔鬼搞了半天,弄得滿頭大汗,仍無法成事,狼狽逃回地府……。這位名士終於逃過魔鬼的魔掌。此故事與《浮士德》是否有關,便非筆者興趣所在了。

宗教界名人聖奧古斯丁和馬丁路德都有屁文傳世,《聖經》有屁的描述,便不值得大驚小怪。《舊約》的〈民數記〉、〈以賽亞書〉、〈耶利米書〉;《新約》的〈約翰福音〉等,都對屁有迂迴曲折的描寫,中譯(據香港聖公會版)則非常隱晦,頗有隱屁揚「聖」之意,若非對照原文,真的不知所云,如〈以賽亞書〉第六十三節第十五段英文寫得頗為露骨:「...The sounding of thy bowels and of thy mercies toward me? art thy restrained?」中譯竟然是:「你愛慕的心腸和憐憫向我們止住了。」不通之外,把bowels譯為「心腸」,從「形而下」變成「形而上」,太莫名其妙了。這句話的原義也許是:「……上帝腸子裏發出的噪音等同對信徒的祝福……。」「腸子裏的噪音」,是響屁的委婉(文雅)說法。

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寫屁的不知凡幾,小說家尤優為之,但以幽默筆觸煞有介事地討論食物與屁的關係,則似乎只有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時間便是金錢」(Time is Money)一詞的鑄造者富蘭克林(B. Franklin, 1706-1790)。他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時(1776-1785),適逢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皇家科學院」一七八三年年度徵文,一改過去主題多與物理學和力學(natural philosophy)有關,今回的命題要「實際有用」,多才多藝的富蘭克林遂以〈致科學院博學的諸位先生〉的信札方式,大談如何令「我們放出的屁不帶狊味而會像香水般芬芳」。富蘭克林不愧萬事通,他建議不吃不新鮮的肉類、吃肉時不吃洋葱,屁量自然減少;而素食者(他本人便是素食者)的屁「非常潔淨,連嗅覺敏感的人亦不會覺察」。他又說在糞池灑石灰可辟臭去蟲,那麽,大嚼後飲一杯石灰水,豈不可以減屁或起碼可以去臭?「皇家科學院」有否接受他的建議,他這封信是否得獎,均非作者所知亦沒有查找的興趣。

《信報財經新聞》
200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