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領匯事件:3個應該問的問題

領匯事件:3個應該問的問題

房委會決定擱置領匯上市... 因為這篇文章比較多討論, 所以連回應和討論部份重貼一次.

領匯事件,跟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爭議一樣,是令人極度不安的。令人不安的,實在並非五十萬小股民的利息﹙老實說,筆者實在對借錢以孖展買股票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同情﹚,而是無論官、民,以致傳媒對整件的狹隘討論,萬二分的令人擔心。房委會繞過立法會作出如此重大,且關乎公眾利益的決定固然可恨;但即使高院法官都認為房委會行徑「大膽」之時,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卻盡是追追逐逐上訴居民及議員的鏡頭,未見有人認真討論私營化對香港整體的衝擊及利弊,才是香港市民真正應該擔心所在。

私營化,將政府或公營機構的資產賣給私人市場,無論買家是本地散戶還是國際投資者,我們都應該深思熟慮:

私營化後對服務質素有否保障及影響?

很多人都認為把公共服務私營化可以提升服務質素。其實要反駁並不困難,香港有不少公共服務,均是由私人財團或以純商業原則運作,但是服務質素未見特別好,地鐵故障比上市前還要多;電力公司加價不減當年,以達至每年賺取固定資產13.5%的超級利潤保證;巴士公司票價高企不下,令市民負擔全世界最貴的交通開支。

公共服務,是關乎市民長遠利益的,其一方面是長遠的投資,另外一方面亦是對社會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的承擔。縱然私人公司一開始有怎樣的鴻圖大志,一旦遇上社會週期性的困境,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更可能是二、三十年,私人企業﹙尤其是外資跨國企業或投資者﹚會否有如此擔當、毅力去與社會共渡時艱?吃香港奶水長大的匯豐為賺取更誇張的利潤而大舉北移,又帶頭對小市民收取服務費用;渣打賺大錢時卻仍要裁員。

我們看服務質素,究竟是一些私人機構空泛的服務承諾、靠裁員減薪而達到的少許優惠,還是它能否貢獻本地經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呢?雖然,現時的公營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仍有不足,亦有不少市民吃過官僚的苦頭,但這並不等於私營就一定會是好的,這種二元對立,說穿了不過是政府為了達到其減少對公共服務的承擔(因為做少錯少),而挑動市民對公營服務員工的不滿,分化社會的策略。試想:大家是否願意為了搏取服務承諾中的可掬笑容,而甘心被地鐵、巴士公司、電力公司每天從我們的口袋中「打劫」我們的血汗錢?

作為普羅市民,我們應該爭取對民間參與政府運作的空間,以及民間自主,因為這世界可不是「非官即商」的!

私營化對服務從業員及勞工階層有何含義及衝擊?

討論公營服務私營化時,經常被忽略的都是牽涉在內的員工。在現時香港極度有限的勞工保障下,打工仔女已經吃盡苦頭。幾經艱辛爭取到政府部門外判時要設立工資下限,但到頭來一招私營化就將所有努力化為烏有,對那些「為人民服務」的工友﹙無論是公務員、政府合約僱員或外判工﹚,這又公平嗎?雖然,公營部門不一定能保障員工,但起碼我們還可以透過立法會的監察,並引起社會關注,組織捍衛權益的行動。私營化後,我猜想沒有其麼人有本事逼那些大財閥公開跟你辯論工資、工時是否合理,大不了跟他們的總裁副手的副手閉門會議表達一下立場,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句「一年內不裁員」,還要送一句「謝主隆恩」。而且,私營化不單影響有關機構的員工,對於所有勞工來說亦意味著越來越少的穩定工作,以及工資下降的骨牌效應,可以說是勞工的惡夢。

相信很多打工仔女都有這個經驗:地產市民「興旺」時,公司或商舖的租金大幅飆升幾成,老闆因捱不住貴租而要求員工減薪,甚至要關門大吉。房委會把商場賣掉後,領匯肯定會以顧及股東利益作為藉口,大幅度調高小商戶的租金,到時將會導致大量小商戶倒閉,小商戶的僱員亦將失業。而對住在公共屋的勞工階層,亦會失去廉價購物的權利,其生活將更百上加斤。

私營化是否解決財政困難的好方法?

一般來說,政府推行私營化的部門或項目多是一些有利可圖,或可以盈虧的部份。以房委會這次為例,開刀的對象就是商場及停車場。房委會03-04年度的年報就清楚的列出,商場及停車場的運作盈餘是10億零4千7百萬,是近年興建屋﹙甲類﹚的運作盈餘1億零2百萬的十倍。賣掉這批寶貴的資產,沒錯是可以一次過得到一筆資金,但以房委的說法用融資所得興建新的公屋,其說法未免牽強,賣掉一隻會長期生金蛋的鵝去換錢,實在連三歲小孩也不會做。很多市民可能不了解,房委會營運商場的利潤是要與政府對分的。很多論者不知就裡,卻說甚麼納稅人補貼公屋居民。房委會向政府上繳利潤的事實,說明其實是公屋居民補貼了政府收入。其實只要政府取消房委會上繳商場利潤的政策,就能大幅度減輕房委會的財困。

有人說房委會把商場停車場賣掉,將能解決房委會財困,使公屋租戶繼續享有廉價的住屋開支。這種說法其實問題重重。首先,到底房委會的財赤問題有多嚴重?房委會過去數年的確陷入財赤的困境,但到底房委會的財赤是否會繼續延續而最終導致破產?其實截至今年底,房委會已經公屋營運中賺了超過3億,另外更從商場營運中賺取接近7億的利潤!房委會原先卻估計今年有9億多元的赤字!到底房委會對所謂財政危機的估計中有多少水份實在令人相當懷疑。

即使房委會的確出現財政困難,出售商場是否又是否解決財困的最好方法?房委會現時擁有接近1萬5千個空置居屋單位,市值超過100億。政府過去停售居屋,只是為了保住地產商的超級利潤。事實證明,在過去所謂地產市場低迷的幾年中,大地產商每年的利潤仍然極度豐厚。再者,把一幢幢新起的居屋棄置不賣,房委會不單損失過百億的收入,更要付出昂貴的維修保養費用,到日後轉作其他用途時,亦可能要多花一筆翻新開支,完全是極度的浪費。停售居屋根本是一項官商勾結,養肥地產商,殘害房委會財政能力及低下階層住屋權益的弊政。出售現有空置居屋,不是解決房委會財困的更有效方法嗎?

請各位市民細想,我們為何還要繼續忍受地產商的欺壓?我們為何還要繼續受政府愚弄,以為出售房委會商場就能保障公屋居民以廉價租住公屋的權利?我們為何還要繼續被官商勾結集團分化,敵視入稟法院阻止房委會賤賣資產,為基層市民爭取合理住屋權益的小市民?把房委會資產私有化根本是「嬴粒糖,輸間廠」的敗著!

胡穗珊(民間監察世貿聯盟幹事)
陳昭偉(勞工基層大聯盟秘書)

=================

意見
1.私營化後對服務質素有否保障及影響?

香港的私營化出問題不在私營,在壟斷。

2.私營化對服務從業員及勞工階層有何含義及衝擊?

現實一點,長貧難顧。公司存在的目的就為賺錢,勉強營運,只會出現赤字,最終是破產。

宏觀一點,勉力而為,最終只會令到所有人都沒飯開。

3.私營化是否解決財政困難的好方法?

總好過只懂維持現況,只懂保障既得利益者。有其他更好方法不妨提出。

-- Phoenix 於 December 18, 2004 02:18 AM
Please also read the response of some economics students
http://www.economists.com.hk/forum/viewtopic.php?t=3068

-- hidy 於 December 18, 2004 11:20 AM
問題是如何私營化
我想很多住在公屋的人都很不滿房委的管理, 情況真的有需要改變, 但先在的私營化方案出現很多問題:
1. 沒有諮詢stake holders, 亦沒有與他們達成共識. 受這次私營化的影響最大的人群是公屋居民和商戶, 房委應在事前諮詢他們的意見, 這次弄到如斯地步, 與房委和政府專制的作風有關.
2. 很多人都說, 房委這一次是賤賣, 既然是賤賣, 應該讓香港市民有優先權, 因為這亦是納稅人的錢, 但結果是, 散戶只佔10%, 大財團(國際)擁有90%, 當領匯要向股東負責的時候, 是向90%的財團, 而不是10%香港人, 更不是向直接受到其影響的公屋居民和商戶負責.
3. 其實不單是大班, 民主黨, 民建聯和自由黨的周梁淑儀都提過這些觀點, 只是主流媒體沒作大幅的報導, 搞到大家以為是幾個人突然起鬨吧.

-- 風雲 於 December 18, 2004 02:42 PM
回應某些人的批評
從一個叫做「經濟」的網上論壇的回應,雖然他的評論沒有甚麼功力可言,但多謝他/她讚本人維護工人利益!

『一篇充滿歪論的文章, 只是從作者角度看, 已知道這一篇是維護所謂工人利益的文章, 根本不值一看

引言回覆:
很多人都認為把公共服務私營化可以提升服務質素。其實要反駁並不困難,香港有不少公共服務,均是由私人財團或以純商業原則運作,但是服務質素未見特別好,地鐵故障比上市前還要多;電力公司加價不減當年,以達至每年賺取固定資產13.5%的超級利潤保證;巴士公司票價高企不下,令市民負擔全世界最貴的交通開支。

雖然地鐵故障多了, 但代表著私營化就是不好嗎? 利潤保證是合約規定的, 政府的干預沒有責任嗎? 各公共服務的公司為增加利潤, 不斷增加資產, 這顯然是政府插手干預的結果。 』

筆者回應:
你真的問對了,政府利潤管制是一個徹頭徹尾官商勾結的怪胎,是工人建電廠,商家投資建電廠,但為甚麼商家就要「利潤保證」,但工人卻沒有最低工資?很明顯政府只顧保障商業利益,但就將工人生計置之不理。從批評者的評論看來,他/她應該是反對私營化的。不過可惜,批評者似乎有點奇怪,只責怪政府,卻不責怪電力公司,就好像有人被殺了,兇手沒有錯,只怪警察不夠多?

『引言回覆:
公共服務,是關乎市民長遠利益的,其一方面是長遠的投資,另外一方面亦是對社會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的承擔。縱然私人公司一開始有怎樣的鴻圖大志,一旦遇上社會週期性的困境,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更可能是二、三十年,私人企業﹙尤其是外資跨國企業或投資者﹚會否有如此擔當、毅力去與社會共渡時艱?吃香港奶水長大的匯豐為賺取更誇張的利潤而大舉北移,又帶頭對小市民收取服務費用;渣打賺大錢時卻仍要裁員。

匯豐銀行, 他們是賺了我們的錢, 但難道我們沒有從他們手中得到利益, 她也是令我們成為金融中心的因素之一! 難道因為是長遠的投資, 私人公司便不肯賺我們錢嗎? 各流動通訊公司, 他們要在香港鋪設網絡, 這樣長遠的投資, 為何他們仍做, 難道他們是蠢的? 』

筆者回應:
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究竟是匯豐令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還是香港令匯豐成為國際大銀行,答案其實兩者皆是,亦兩者皆非。簡單來說,動物之間都有一種叫共生關係,兩者均可從關係、合作裏得益,不過當一方貪得無厭,就會兩敗俱傷;不過當其中一方可以遷移、放棄另一方的話,那麼就會叫做寄生關係,就好似HIV用你的身體複製自己、膨脹數目,傳播後找到別的寄主,就將你殺死。在現時全球化的政治經濟環境之下,匯豐將資產、工序在國際間游走,搜索最低價的人工時,大家還不知就裡,盲目追趕這場「Race to the bottom」的競賽,那些自以為是中產、競賽得益者的人﹙例如批評者﹚,在第一回合就急不及待要踏著基層勞工的鮮血上路,當這種競賽模式越來越鞏固時,不出三個回合,你就會成為大企業壟斷市場、操控政府下的飯後甜品。

『引言回覆:
討論公營服務私營化時,經常被忽略的都是牽涉在內的員工。在現時香港極度有限的勞工保障下,打工仔女已經吃盡苦頭。幾經艱辛爭取到政府部門外判時要設立工資下限,但到頭來一招私營化就將所有努力化為烏有,對那些「為人民服務」的工友﹙無論是公務員、政府合約僱員或外判工﹚,這又公平嗎?雖然,公營部門不一定能保障員工,但起碼我們還可以透過立法會的監察,並引起社會關注,組織捍衛權益的行動。私營化後,我猜想沒有其麼人有本事逼那些大財閥公開跟你辯論工資、工時是否合理,大不了跟他們的總裁副手的副手閉門會議表達一下立場,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句「一年內不裁員」,還要送一句「謝主隆恩」。而且,私營化不單影響有關機構的員工,對於所有勞工來說亦意味著越來越少的穩定工作,以及工資下降的骨牌效應,可以說是勞工的惡夢。

這是全球面對的大趨勢, 只要有實力, 那怕和別人爭? 而且這可能是供過於求的結果, 大陸的勞工保障可能更爛, 但在廣州的工人年年加薪, 甚至請不够人, 那又是甚麼道理呢? 』

筆者回應:
同上。

『引言回覆:
相信很多打工仔女都有這個經驗:地產市民「興旺」時,公司或商舖的租金大幅飆升幾成,老闆因捱不住貴租而要求員工減薪,甚至要關門大吉。房委會把商場賣掉後,領匯肯定會以顧及股東利益作為藉口,大幅度調高小商戶的租金,到時將會導致大量小商戶倒閉,小商戶的僱員亦將失業。而對住在公共屋的勞工階層,亦會失去廉價購物的權利,其生活將更百上加斤。

今天, 多少月入幾千的家庭, 仍租住私人屋宇, 為甚麼這些人不能享受廉宜的公屋, 但其他的郤有呢? 文章更以肯定說領匯一定會加租, 無聊之極, 君不見房署的部份商場管理如何的爛, 連本地可居民都不太想在商場購物, 寧願到遠點的商場 』

筆者回應:
明顯批評者連文章也沒有讀完,本人對於房委會財政早有評論,不再多說。消費者著重選擇,你本人喜歡到朗豪坊,唔代表花園街、女人街都要變成朗豪坊,你自有你閱讀居民取態的方式,但不少民間團體、基層市民對屋村的看法與你可能不盡相同。社會要多元化,抑或是一式一樣的罐頭城市,已是價值觀上的分歧,沒有討論的餘地。

-- Suzanne 於 December 18, 2004 03:04 PM
a partial response
"不再多說。消費者著重選擇,你本人喜歡到朗豪坊,唔代表花園街、女人街都要變成朗豪坊"

花園街、女人街不也是私營的嗎? 為什麼在私營壓力下, 花園街、女人街不會變成朗豪坊? 現在問題是公營管理缺乏改善誘因, 私營時要與人競爭才能獲回報. 其實公屋商場這麼大, 大規模連鎖店有興趣全都租下嗎? 為什麼他們寧願空置也不租給小商戶?

-- hidy 於 December 18, 2004 10:38 PM
數字從可而來?
"散戶只佔10%, 大財團(國際)擁有90%"
數字從可而來? 現在是這樣的嗎?

-- hidy 於 December 18, 2004 10:41 PM
歪論連連
SUZANNE,

1.利潤保障是殖民地時代留下的產物,當中有吸引投資者冒大風險的原因,也有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成份。

但卻與工人最低工資無關。

2.你一切切將大企業看作EVIL,討論極之非理性。企業的目的在盈利,根本不應該『有如此擔當、毅力去與社會共渡時艱?』歷史已經說明,只有讓無形之手自己運作,社會的整體生活水平才會上升。

你們搞的最低工資,只會害死真正的基層。香港的社會福利已經太多,失業可以去拿綜援。

幾十年來香港都沒有最低工資,可是大部份人的生活不都是改善了嗎?別躲在象牙塔大吵大嚷。

3.我尊重你們為自己理想奮鬥,但請張開眼睛,討論也要理性一點。

-- Phoenix 於 December 19, 2004 12:20 AM

抱歉, 資料有錯
有關10%和90%的數據, 我是從2004年11月30日從文匯報曾淵滄"還富於民還是賤賣資產?"一文找到的. 原文為: "這一次領匯上市,政府不願保證每名申請者皆可獲得至少一手的分配,政府建議散戶只能分得10%股票,餘者則分配給大財團、國際機構投資者。"

但為了確保資料正確, 我又找到2004年12月2日成報的立法會辯論的報導, 在會議中孫明揚提出,會增受領匯予港人, 原文為: "孫明揚保證,除了配售予基礎投資者的25%基金單位外,會視乎認購情況促房委會考慮把最多單位配售予香港投資者,研究配售予強積金.."

到12 月14日經濟日報的報導則是: "結果其招股惹來逾51萬名小投資者申請,公開認購反應僅次於千禧年地鐵(0066)招股時般哄動,房委會為要還富於民,採取「人人有份」的策略,務求一人一手(即500個基金單位),遂把散戶的配額較原來驟增逾5倍,佔總發售量56.5%,致令基金大戶從國際發售中只能分配到10.6%。"

-- 風雲 於 December 19, 2004 12:23 AM
回應"歪論連連"
"歷史已經說明,只有讓無形之手自己運作,社會的整體生活水平才會上升。"

"歷史"不是一個人,沒有說明無形之手會使社會整體生活水平上升,要說明,請你自己拿出理據來說明.

香港經濟跟經濟學教科書的"無形之手"相距太遠,我可舉太多例子:

香港有龐大公營房屋始自七十年代初(甚至可以追溯至五十年代),規模之大是世界罕見的;

香港的媒體市場是因為政府的發牌制度,所以是高度壟斷的,如果唔係,大部份香港市民唔駛只有TVB同亞視兩個無線免費電台選擇,收費電視相對其他地區相當昂貴,無線電台亦然;

香港土地供應是政府控制,地產市場那只有形之手清晰可見;

我不是要說明有形之手很好,對人類有益,但是:

這些"有形之手"都始於所謂香港起飛的年代,"歷史"又如何在香港說明你想說明的東西呢?

我雖不同意你的意見,但絕不會稱你的為歪理,"歪理"一詞在中文令人往負面方向聯想太多,理性討論,沒有必要稱別人的為歪理.

-- 葉蔭聰 於 December 19, 2004 11:53 AM
官商勾結百年史
顧爾德的Uneasy Partners,可能對香港有沒有"自由市場"這個問題,很有啟發. 僅看梁文道的書介,已十分吸引.

-- 陳清揚 於 December 19, 2004 05:36 PM
Forward
轉載自: http://www.livejournal.com/users/smullyan/

旺角信和中心的舖租,遠遠高於荃灣荃豐中心的舖租,但龍珠完全版漫畫的售價,信和比荃灣要便宜6%。
同樣是便利店,租金較貴的大河道分店,比偏僻的海霸街分店,有更多的優惠。
相似的例子,俯拾皆是。這說明了,舖租不是決定貨物售價的主要因素。商人做生意,不會因為舖租便宜而降低貨物售價的。近日,領匯事件中,有些人認為公屋商場若由房委會經營,租金會較低,而公屋居民會因此受惠。這是甚麼道理? 在公屋營商的人,不會比在其他地方營商的人更有「良心」吧。他們會把租金的優惠,轉送給顧客嗎? 看看地方偏遠的公屋商場,當附近沒有很多競爭或潛在競爭的對手時,即使舖租再低,他們也不會把售價調低吧。其次,假設低舖租真的有利於公屋居民,我們有甚麼堅實的理由認為廣大的納稅人,在為公屋居民提供廉價的住屋之餘,還要津貼他們其他的消費呢?
口頭上,假惺惺說扶助弱勢社群的人很多,只因這樣做的成本非常低也。但當中有多少個,是真正願意把口袋裡的錢捐出去扶貧呢?
慷他人之慨,除了成本甚低外,還容易賺到掌聲和選票,政客樂此不疲,不無原因吧!

-- hidy 於 December 19, 2004 11:24 PM
回應葉蔭聰君:
我用歪論一詞,是循「經濟」網上論壇用詞,想強調的,是『領匯事件:3個應該問的問題』的確在立論上有很多邏輯上的謬誤。

理性討論,的確沒有必要稱別人的為歪理,但面對自以為是,一點都不理性的立論,以理性為旗號,但推論卻錯漏百出,我認為稱之為歪理尚算客氣。

我所指的無形之手,只是從宏觀角度比較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並沒有刻意指稱香港。應該是我沒有說明清楚吧。

我想沒有一個社會能夠徹底奉行『無形之手』,一切依賴市場調節。當中有太多考慮,包括政治,國防,意識形態控制等。而這已是經濟學上很清楚的共識。我所談的,是在公司層面上,應盡量減少『有形之手』。

我想你搞錯了,香港經濟起飛,跟政府控制地皮是兩碼子事。社會的整體生活水平上升與地產炒作並沒有因果關係。要知道並非人人可以炒樓。你這是本末倒置。

香港經濟起飛,在於依賴市場調節機制的大中小企業。你所舉的例子,並不能推翻我的說法,亦不適宜用作推翻無形之手令香港經濟起飛的原因。

或許你可以多讀一點經濟學的書籍,無謂將人所共知的論題再拿出來討論。

-- Phoenix 於 December 19, 2004 11:30 PM
再見
Phoenix君既然只想扣帽子(歪理/不理性),扮權威(叫人家多讀書),便隨閣下喜歡吧,反正互聯網這裡的空間成本很低.
再見

-- 葉蔭聰 於 December 19, 2004 11:4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