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殷惠敏:聯合國無異廢紙製造廠

蘋果日報       2005-10-04

聯合國總部前面管制車輛的拒馬早已移走,為防恐怖襲擊而停在十字路口的泥沙車也開走了。為紀念聯合國六十周年而舉行的世界領袖峯會,在一百七十多位元首離去後,好像也沒留下甚麼值得回味的東西。

一如既往的口水戰

聯合國秘書長提出的七項改革議題,經過幾番談判後,不是大幅縮水,就是勁頭削弱。新任的美國代表一度曾要把聯合國幾年前議定的「千禧年發展目標」一筆勾銷,後來白宮才又改口說會繼續支援。

為達到二○一五年把世界貧窮減半的目標,秘書長的方案,是要求富國拿出GNP(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零點七來救助窮國,但美國帶頭反對。美國目前每年對窮國的援助只佔GNP的百分之零點一六。

改革人權委員會的議題,沒法談攏,在核武與反恐問題上也僵持不下。核武大國禁止別人發展核武,自己卻不肯裁減核武。美國要求明文譴責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有些伊斯蘭國家則強調人民有反抗他國侵略和佔領的神聖權利,不能一概視為恐怖主義。這還是一如既往,令人熟悉不過的口水戰。

秘書長為了加強安理會信譽和效力而提出的改革方案,將理事國從十五個擴充為二十四個,並增設沒有否決權的六個新常任理事國,或增設任期四年並可連任的新理事國。結果並未被採納。有否決權的五強俱樂部,不但要堅守特權,而且也不願權力被沖淡。

中共過去在毛澤東時代,還會講點第三世界反霸立場,指摘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是強權操縱聯合國的工具,違反了會員國權利平等的原則,但後來嘗到了特權的甜頭之後,態度也就改變了。

會議雷聲大雨點小

世界峯會最後在妥協之下產生的成果文件,其實並沒有甚麼「成果」。凡事虎頭蛇尾,開起會來口水多過茶,編計劃厚厚一大冊,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論是定目標或編方案,最後不是成效不彰就是無疾而終。

這是聯合國的會議文化。有人做過統計,把富國歷來在聯合國會議上所作的各種認捐承諾加起來,發現如果這些承諾都兌現,世界的貧窮、保健、教育等問題早已解決了。聯合國也不會落得「廢紙製造廠」之譏。

若要深究起來,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上無法扮演強勢角色,其實是和當初設計的構想有關。為調停剛果獨立紛爭而墜機身亡的聯合國秘書長哈馬紹,生前曾在對部屬的一次演說中,提到聯合國的未來究竟是要成為一個權責分明而具獨立性的國際組織,或者只是一個為會議提供行政事務的機構。

秘書與將軍的結合

哈馬紹希望是前者,他的強勢作風也證明他打算把聯合國帶向這樣的目標。然而,他的離奇死亡(座機被殖民宗主國的一架戰鬥機擊落)卻說明了他要追求的「獨立性」,和強權心目中的構想有很大差距。

已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賴斯頓(James Reston)曾有一句名言說,秘書長(Secretary—General)是秘書與將軍的結合,這個角色注定難為,小國希望他做主持正義的將軍,大國要的只是一個聽差秘書。大國話事,所以聯合國在國際政經領域,充其量只是一個協調行動的機關。這是它的先天局限性。

我曾一度以為,冷戰結束後,也許會開啟一個政治新紀元,在新形勢下聯合國應可發揮較大的作用。事實證明我的推測是錯誤的。

(寄自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