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媒體:需要一場運動

昨天在由民陣舉辦的「言論及創作自由研討會」上,曾健成告訴我,以後任何泛民主派的遊行集會,大家可以帶收音機,碰一下運氣,看是否能聽到民間的聲音。

曾健成的公民抗命,當然源於他對香港媒體的不滿,他一如以往,聲如洪鐘,批評香港的傳媒,怒罵廣管局壓制大氣電波廣播,記者要按編輯或老闆方針作故事;相反,記協代表的盧敬華,顯得有點文質彬彬,他從傳媒機構內部細訴日常運作的種種,他覺得,傳媒老闆或政府其實沒有直接干預,許多媒體對待弱勢群體不公,多是出於傳媒中人自身的價值觀保守,他們不自覺自己歧視別人,部份人已很努力,例如居港權被遣返時,電視台的新聞專輯都相當同情他們。

盧敬華的想法,跟AM730的馮振超呼應,他說,報紙老闆雖是施永青,但他沒有直接干預,政府或政治人物也沒有請他吃飯,而且盡量做到營運與編輯分家,加上報紙沒有社論,並不是要鼓吹某種政治立場,只是如實報導,而且,也邀請觀點較批判的評論人寫文章,例如反共的李慧玲,以及前民主黨智囊人物劉細良。

人民台台長王岸然則認為,大型傳媒始終是商業機構,老闆始終擁有最大權力,例如,他曾在《蘋果日報》寫專欄,自問有不少讀者,但老闆黎智英一句話,他的專欄便要消失;他現在《信報》寫專欄,也不敢罵李嘉誠,免得編輯難做,沒有李家的廣告,《信報》可能會撐不下去。

至於所謂另類媒體,獨立媒體(香港)的葉蔭聰說,關鍵有時不在另類觀點,而是不一樣的生產方式,他說,例如網上媒體強調互動與參與,可以容許讀者即時挑戰媒體內容,這是一個主流單向傳播的媒體難以做到的地方。

王岸然則指出,他搞的網台起著示範作用,鼓勵大家一起搞,這種非商業的民間媒體,在哪裡都需要,事實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鼓勵,只是,香港的廣播政策限制了大氣電波,所以現在需要在網上搞,雖然聽到的人遠不及商業性電台,但亦很值得搞。

評論人陳景輝最後指出,新聞自由已不是簡單的商家及政府壓制,而是傳媒中人及組織的問題,他舉出前陣子的青年公屋問題作例,媒體不大關心青年人反對房委會的政策,但支持的觀點卻得到很多的曝光,例如AM730,在香港已算是非常不錯的商業報紙,但老闆施永青作為房委會委員兼地產商,竟然可以在自己的報紙上長篇大論他支持房委會的觀點,所以,現存的大媒體以外,需要更多的不同形態的媒體。

我們需要的不單是好的媒體,而是媒體運動,曾健成的野貓式公民抗命廣播是一種,體制內的傳媒工作者在自己崗位努力思變亦是一種,未來的可能,我們需要更多更多。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