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魚類是工業產品?記反WTO的東南亞漁民組織

大清早來到警察總部旁的小童群益會,我遲到,菲律賓漁民也遲到,他們有點不好意思,人生路不熟,老遠跑到來這兒示威。

他們是誰?Ted Jacinto及Jaime Escober都是來自菲律賓的Seafish Justice,關心東南亞漁民的困境,當中又以菲律賓漁民最活躍,這次來的東南亞漁民有一百二十七名,菲律賓便佔一百一十名,其餘的有柬埔寨、泰國、印尼(代表是Nina Dwisasanti)等,原來越南也要來,可惜來不及辦簽證。

這些操著不同語言的朋友,卻面對相近的困境;鮮魚來自海洋,但根據WTO的界定,它屬非農產品,沒有納入農業產品之內,所以要進入「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中,因此,魚類受到WTO大力推動成為國際貿易產品,結果是讓那些受到高度補貼的大型捕漁工業,包括日本、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台灣等地,把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本土近海捕漁業打垮,直接影響屬低下層的漁民,涉及一億至兩億人的生計。

漁類在國際貿易上的狀況,真的很像農產品,全世界的漁業補貼近二百億美元,以發達國家為主,全都跑到大型遠洋作業去,菲律賓很窮,一年只有兩百萬美元的補貼,而且全都去了養殖業,而不是小漁民;大型漁船同時可以把漁獲向東南亞國家傾銷,在現有的關稅制度下,仍然有大量的外國 漁類進口,就以台灣的漁船捕獲的吞拿魚為例,可以賣到一磅一美元,但菲律賓漁民卻要賣兩美元一磅才可維持生計。

而且,這種對大型捕漁業有利的國際貿易,造成嚴重濫捕,破壞環境,令漁獲進一步下降,本土漁民生活便更苦了,其實,香港的漁業亦有類似的景況下沒落,以前大澳近海盛產黃花魚,聽老一輩漁民說,簡直就是黃金色的海面,現在找一尾黃花魚也很困難;魚類這個例子,正好令我們質問:這種國際貿易究竟是對誰有利?

東南亞的漁民組織今年九月在雅加達開會,出了一份聯合聲明,他們相信,若繼續降低關稅甚至取消,將令以上問題更加惡化,他們喊口號:「沒有協議總比壞協議好!」他們要求保護本土漁業及漁民,保護海洋環境,不要把魚類當成工業品到處出口銷售,其實這是常識,只是WTO卻一個違反人類常識的荒謬組織!

明天早上,他們會駛船出海到會展外的水域抗議,但警察只容許抗議五分鐘,他們還在跟警察討價還價當中,他們指責香港當局比墨西哥坎昆的要嚴厲得多,警察的壓力,令許多船主不敢租船給他們;不過,他們強調,他們還是會很和平及恰當地進行,也沒有想過要跳海示威,記者會結束時,Ted Jacinto及Jaime Escober都露出很友善的微笑,歡迎我們民間記者明天九時許到尖沙咀,上船跟他們一道抗議!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