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

「民間記者」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簡單地講,它泛指所有非職業的新聞記者,但又不是一般不受僱於任何一個傳媒機構的「自由記者」(freelance journalist)。「民間記者」著重的不是受過專業新聞訓練與否,也不是是否一個媒體機構工作,而是「民間」。「民間」二字暗示了主流傳媒之外的另類角度,更強調每一個人都可以當記者。

好比「維基百科」(wikepedia)與傳統百科全書的對比,維基精神是一種民眾智慧的張揚,知識不需要只是掌握在專家的手中,而是可以由無數個臭皮匠共同參與、共同完善。

最近始流行的「維基新聞」正是由同一種精神出發,一般大眾可以就自己所知所見,一起編撰和補充關於一個事件的報道。其實早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新新聞」興起時,很多人就構想和實踐了各種不同的民間新聞。

可是直到互聯網和各種隨身攝錄工具、流動通訊技術的普及,「民間記者」才真正成了大家可以輕易從事的業餘活動。以最近的世貿部長級會議為例,很多主流傳媒的記者都會上香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民間新聞網「獨立媒體」(www.inmediahk.net) 看看。

因為它聚集了一批民間記者,以「媒體行動」的介入方式,一邊參與示威集會,一邊在這個網上報道消息,得到許多一般記者無法得到的訊息,也提供了主流媒體所沒有的角度。

比方說南韓農民那三步一跪的動人示威方式,就只有「獨立媒體」裡和農民們稔熟的民間記者,才能說明這個行動原來有「祈求上天祝福香港」的意思。另外,在12 月16日的「騷亂」中,它也畫出了一張與主流媒體截然不同的地圖和事件時序表,指出當日的爆發點不是農民們突然改變路線,而是因警方中途封鎖了原有的遊行路線,才迫使農民自行突破另一個出口。

你或許未必同意這些民間記者的觀察與觀點,但是也不能輕易地以他們早有立場為由抹煞他們的報道,因為主流傳媒一樣有自己不明言的立場。

更重要的是,這些「民間」觀點給出了另一種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全面更自省地認識身邊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