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翠容:民主吸納激進主義?

信報    張翠容
2006-01-26

民主吸納激進主義?

  踏入二○○六年,除了拉丁美洲以民主選舉帶出紅色變天外,中東多國亦透過一人一票選出令國際觸目的結果──伊斯蘭激進組織紛紛進入議會參與主流統治。這不禁使人好奇:民主可令激進主義變得溫和?還是激進主義令民主變得激進?

  從二○○五年到二○○六年,中東經歷了多次重要的選舉:黎巴嫩、埃及、伊拉克大選,以及剛於本月二十五日結束的巴勒斯坦國會選舉。

  在連場的選舉中,被西方視為激進組織甚至「恐怖組織」的真主黨、穆斯林兄弟會、哈瑪斯,竟然透過投票箱展示了驚人的力量,令西方震驚之餘,不得不重新審視中東民主的發展和方向。

  真主黨可算是較早參與現代議會政治的伊斯蘭主義組織,它成立於一九八二年,是一股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所引發的抗爭力量,一直盤據於與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南部,擁有自己的武裝隊伍,背後有敘利亞和伊朗撐腰,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不過,隨着黎巴嫩民主體制的建立,真主黨不但是一個政治宗教的抵抗組織,同時也是一個政黨。可是,他們一手拿選票,一手卻仍拿着武器,未有因參與民主遊戲而解除武裝,致使黎巴嫩出現一個奇特的景象,就是三種武裝勢力並存:國家的、真主黨的和敘利亞軍隊(撤出前)。

激進組織破繭而出

  美國以為把敘利亞踢出黎巴嫩,就可打擊真主黨,怎知在去年五月大選中,真主黨竟然比原來的十二個國會議席增多至二十三個議席。

  這除了反映出黎巴嫩社會內部斷層外,選民亦用選票告訴世界:南部領土一天受到威脅,真主黨仍大有市場。

  至於埃及這個阿拉伯地區的大阿哥,所面對的情況更是戲劇化。總統穆巴拉克原所以為配合美國在中東推動民主的政策,不得以於去年底有限度開放選舉,並暗中扶植世俗政黨上台,怎知他們卻給穆斯林兄弟會打個落花流水,令穆巴拉克大失所望之餘,又要應付穆斯林兄弟會這個死敵乘勢而起。

  穆斯林兄弟會是伊斯蘭世界一個歷史最早的現代伊斯蘭主義組織,曾與埃及建國之父納賽爾並肩打江山,其後與埃及世俗政權分道揚鑣,甚至勢不兩立,並走向激進,曾涉入多宗暗殺及恐怖爆炸事件,兄弟會遂給定性為非法組織,只能從事宗教活動,不可參政。在敘利亞,加入兄弟會更會被判死刑。

  一直被禁涉足政壇的兄弟會,想不到在選舉稍一開放,即能在有限政治自由下迅速擴展力量,大受選民歡迎,穆巴拉克政府慌忙以暴力手段打壓,阻嚇支持兄弟會的選民走進投票站,上演了一幕被西方視為醜陋的選舉。但兄弟會仍大獲勝利,取得了百分之二十國會議席,成為最大的反對黨。《國際先鋒論壇報》形容兄弟會是「唯一站得住腳的政黨」,這對埃及政治不無諷刺。

  人們不禁要問,中東世俗力量是否已慢慢被宗教力量取代?那,美國欲以民主改造中東的如意算盤,是否愈打愈亂?以伊拉克為例,這是美國改造中東的前線國,但美國用槍桿子打造出來的民主,卻反成為伊斯蘭什葉派復興運動的突破。

  去年十二月十五日伊拉克舉行真正議會大選,由美國扶植的阿拉維派系,選票比前減半,而戰前由美國一手捧紅的查拉比卻連一個議席也拿不到。

  這批親西方的世俗什葉派光芒在大選中竟然給宗教什葉派所掩蓋。《華盛頓郵報》指出:伊拉克首次啟動民主列車,世俗性和非教派政黨卻成為最大的輸家。英國《獨立報》更形容選舉標示了英美在統一伊拉克土地上建立親西方民主的希望最終沉船。伊拉克出乎意表的選舉結果,將會令伊拉克繼續動盪不安,美國從伊拉克抽離更形困難。

宗教力量橫掃中東

  中東的宗教勢力透過民主制度奪取權力,使得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舉行的巴勒斯坦議會選舉更惹人注目。令美國和以色列咬牙切齒的哈瑪斯,在月前的地方和市政選舉中已不斷報捷,這讓他們在議會選舉形勢大好。

  面對此一情況,各方企圖為哈瑪斯參政設下條件,包括解除武裝、接受和平路線圖、承認以色列等等,有關方面又以不斷拖延選舉日期來減低哈瑪斯的衝擊力。最近,美國和歐盟分別宣布:若哈瑪斯主導國會,他們會考慮遞減甚至切斷對巴人的經濟援助。

  在威迫與利誘之下,巴人自由行使其民主的權力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而在議會選舉前夕,西方對巴解組織又突然做出大量經援,變相資助世俗力量的巴解購買選票,只可惜巴解主要勢力法塔赫不濟事,內部分裂成溫和的元老派和激進的少壯派,未能團結一致對抗強勢政敵哈瑪斯。

  政治伊斯蘭宗教力量橫掃中東地區,這是否拜美國的中東外交政策所賜?戰爭與佔領帶來嚴重經濟破壞,中產階層和教育精英受到打擊,民主骨幹的公民社會無法健康成長,激發激進思想,而民主進程能否吸納激進組織透過和平手段表達政治訴求,或倒過來挾持民主以完成他們的激進議程?而美國在中東的「民主決心」亦受到嚴峻考驗,是輸打嬴要?還是尊重當地民意?中東地區,始終是變幻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