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業」守則三十年不變 隨時等到2047

「專業」守則三十年不變 隨時等到2047

巴士站,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都是每一個返工返學日子必然到訪的地方。該處惡劣的空氣質素,會對接近全港三成通勤者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政府一直沒有發佈巴士站的空氣質素數據,要待立法會2018年5月16日的質詢,市民才知悉原來機電工程署一直有為「公共運輸交匯處」(即巴士站)進行空氣質素監測,發現全港64個公共運輸交匯處,至少有40個巴士站的二氧化氮(NO2)一小時平均水平超過香港空氣質素指標的標準,當中以藍田、沙田和灣景巴士站的空氣污染最為嚴重,二氧化氮水平超標一倍。

為了解巴士站空氣污染超標問題,我們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7月3日上午到訪沙田公共運輸交匯處,實測巴士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NO2)在巴士站內不同位置的濃度。

我們發現巴士停站時,位於巴士排氣口後方的候車處,量度到的二氧化氮濃度遠超於巴士前方,數字顯示為343微克/立方米,更超出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濃度上限的約70%,反映巴士站內的空氣污染問題極為嚴重,顯然對市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螢幕截圖 2019-07-18 下午10.20.45
表一:二氧化氮(NO2)在巴士站內候車處前後的濃度

螢幕截圖 2019-07-18 下午10.20.52
測量二氧化氮的儀器

《空氣污染管制條例》訂下的香港空氣質素指標,規定二氧化氮每小時的濃度上限為200微克/立方米。對比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沙田公共運輸交匯處的二氧化氮濃度大幅超過指標。假設市民每日候車15分鐘,即一年有228小時停留在「毒氣室」內,車輛廢氣長期累積於在室內,令市民的健康受損。

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達理指數,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十一小時間,空氣污染已經為全港造成多於一千萬的健康生命價值損失,相信就在此刻,有無數的打工仔都正在排隊候車,每日停留在這個高二氧化氮濃度的地方。

面對巴士站的污染情況,政府又有何法例規管? 1998年環保署發表《半封閉式公共交通交匯處的空氣污染管制》,是一份沒有法律效力的專業守則,列出設計公共交通交匯處時應如何減低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參考香港空氣質素指標,列出站內三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上限。

可是,這個守則有關濃度上限的指引,是根據1987年的空氣質素指標訂立,當中二氧化氮(NO2)的一小時平均上限,仍然是高得嚇人的300微克/立方米,即使香港空氣質素指標已於2014年更新至200微克/立方米,但守則至今卻仍然「紋風不動」,超過三十年沒有更新,更完全沒有法律效力。試問一條無法保障市民健康,假設香港空氣三十年如一日的「專業」守則,又與無牙老虎有何分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