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按官方模式思考的環運會委員參觀回收場後感(下)

龍鼓灘上的環保園

仁愛堂塑膠回收這是我第二次去, 這次感覺正面很多了。

根據傳媒報導, 千辛萬苦到了仁愛堂的膠品也只不過是在「曬太陽」,那是綠籬後與新簽合約前的景況。 新合約開始後比起上一次我去已有很多改善,機器優化了,工作間也改善了,現在可以一天處理六噸廢膠(大約6個卡板立方咁多?!) (依然未趕上計劃目標每天處理20噸)。

10572164_10201201788925217_181702827_n

原來是要集齊相同物料規格才可以破碎打包的。原來經仁愛堂處理的塑膠,他們不會自己去搞出口。原來是在本地公開拍賣給出口商出口,之前我一直誤會這個程序。

三年資助營運一千萬,即一年三百多萬。我不知該如何比較,例如廚餘處理一日200噸,營運開支一年7200萬。現塑膠回收一日目標處理20噸,那麼是不是要一年720萬才睇齊?我目測處理塑膠似乎是人手更密集的工種,是嗎?

焚化爐可以包裝成旅遊景點,原來仁愛堂早已把回收這厭惡工作包裝成「競技同樂日」, 而且學生,銀行職工,都有去「玩」過。這「教育」工作真令我驚喜!

參觀時,看到很多待破碎的膠品,其實是完好可使用的物品,我向David提議,既然都是拍賣,把可用的物品,直接以噸位物料價高少少,拍賣到二手市場,不是很好嗎?(除了有logo 的例如衣架不可賣)。省掉處理的功夫,也叫做減少「再進口」新的塑品。雖然他說不出why not,但他是明白當中的好處。

仁愛堂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因地點偏遠請不到足夠人手及這類下欄工作真是辛苦到不行。

10579367_10201201788885216_910856645_n

聖雅各家電回收

他們收到的家電愈來愈新,也愈來愈名貴,他們主要是透過社工轉介送出,另外少量會在聖雅各的店面出售。外表太殘舊或壞的,分拆成物料備用或當物料出售,樣貌好的會交給師傅維修。現有六個師傅在那裡工作,但也是因為地點太遠請人是非常地困難的。

我的建議是,其實聖雅各可在社區中也搞小型維修檔, 一方便易請人,另一方面可專門修理同一品種小型家電,例如荃灣某中心只修理風扇,沙田則只專修水煲,因為專類維修用的部件存放也較易管理。又或者外判維修工序到現成在社區中的私營老店,吸納和提升社區中維修師傅的專業,並參考他們的規模,老師傅可以在比廁格更細的地方營運,他們是如何能做到呢?

10590032_10201201791365278_1029731577_n

順帶一提,以前在元朗公庵路有位羅生,以很少的土地,很細規模做大量發泡膠回收,聖雅各也有向他提供發泡膠的。後來因為加租(由萬幾蚊加到兩萬蚊)和被環保署職員調查他這種運作視為不環保(點解?)在2014年3月已關閉了。不知道這家電回收中心的發泡膠,還能有效回收嗎?

很舒適的環保園訪客中心

10589923_10201201791925292_1798006552_n

管理處逐一介紹環保園其他租戶,有很多都很有趣,了解香港的廢物經處理後,就知道通常處理後都不能在本地應用。例如木煤發電,環境局說明「想像不到香港有第三間發電廠」。生物柴油,只是政府某部份車隊可用。另外值得一提,不同物料的回收,其實有機會「搭順風車」過來屯門的。租戶之間可自行互相幫忙, 管理處只會作轉介, 但不能作任何具體安排,但會以頒獎型式鼓勵合作。

哦! 差點忘了有個開大冷氣的仿真垃圾山,不過不提也罷。

撰文:結束一桶專棄@日青
https://www.facebook.com/grebbish

不按官方模式思考的環運會委員參觀回收場後感(上)